購物天堂

小紅書批香港淪「購物天堂廢墟」大讚拼多多閹割實體店!港人曲線反擊:我哋都去深圳消費,你就反向而行

社會熱話

廣告

香港長年以「購物天堂」吸引世界各地遊客,不過近日卻被內地社交平台小紅書上一名上海旅客批評為「購物天堂廢墟」,更直言「在港購物還不如拼多多」,引發媒體與網民熱議,成為香港零售業與旅遊業形象的新挑戰。

內地旅客批「購物天堂廢墟」

小紅書有旅客貼文表示,專程來港尋找舊款數碼相機(CCD)及任天堂遊戲帶,卻發現多間熱門相機店的二手貨價格,比內地二手平台「閒魚」更高;Switch 遊戲帶亦較拼多多貴約50元人民幣。

據知,當他向店主提及網購更便宜時,對方反而感嘆「拼多多正在割實體店」。結果,他只買了幾隻二手CD、減價月餅及一部 Pentax 17 相機,晚餐則回深圳解決,並在帖文中感慨:「不僅是金融中心遺址,也是購物天堂廢墟。」

這番言論引起內地旅客及香港網民討論。有人認同香港物價已失優勢,「本地人都去深圳買,你卻反向而行」;有人指若要線下購物,「不如直接飛東京」。亦有網民指出,他購買的王菲 CD,在廣州更便宜。

不過,也有人反駁,稱香港部分品牌如 lululemon 折扣期價格比內地低,且一些款式內地從不打折,「香港在折扣大時可與日本一拼」。

雖然「購物天堂廢墟」迅速在香港網絡及媒體爆紅,但追溯源頭,其實只是小紅書上一名擁有數百追蹤者的普通用戶的個人感受,原帖只有數百個讚,且已被刪除。在小紅書及微博搜尋該詞,幾乎找不到其他內地網民使用。

事件的真正推手,是該帖文被截圖分享到香港 Facebook 群組後,經媒體報道、YouTube 評論影片及討論區轉載,再流回內地社交平台,形成「由內到外再回內」的話題循環。最終,一個缺乏代表性的個案,被包裝成反映普遍現象的「熱門議題」,甚至被視為香港零售衰退的象徵。

購物天堂 (圖片來源:小紅書)
(圖片來源:小紅書)

零售數據喜憂參半 餐飲表現勝零售

若從數據觀察,香港零售業的確仍在掙扎。九倉置業主席吳天海早前坦言,市場暫未出現新機會,其旗下物業過去10個季度的餐飲收入雖保持穩定,但零售表現不如餐飲。

政府統計處最新公布,2025年6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僅升0.7%,上半年更按年跌3.3%;扣除價格因素後,6月銷貨數量按年跌0.3%,上半年跌幅達4.7%。分類數據顯示,珠寶鐘錶及名貴禮物升6.8%、化妝品升6%、百貨公司貨品升5.7%;但服裝跌4.3%、電器及其他耐用品跌9.3%、傢具跌逾16%。

網上銷售方面,2025年6月佔整體零售8.5%,按年升8.4%,顯示消費模式正明顯轉向線上,電商平台對香港實體零售的衝擊持續加劇。

香港零售業現時同時承受兩大壓力:一是「購物天堂」品牌形象受損,二是價格競爭力下降。儘管政府強調,就業收入上升、本地股市暢旺,以及大型活動有望帶動旅遊與消費,但若無法改善「價高貨無優」的印象,單靠盛事未必足以改變旅客的購物選擇。

對商戶而言,如何在高租金環境下維持具吸引力的價格,並提升購物體驗,是能否生存的關鍵;對香港旅遊業而言,則必須避免讓個別案例被固化為刻板印象,否則「購物天堂廢墟」可能會像「金融中心遺址」一樣,長期纏在香港的國際名片上。

6月香港主要零售業表現

類別 變動%
所有零售商類別 0.7
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 -1.5
超級市場 0.4
燃料 -8.7
衣物、鞋類及有關製品 -4.7
耐用消費品 -9.1
百貨公司 5.7
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 6.8
其他消費品 5.5
藥物及化妝品 6

圖片來源:小紅書、政府新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