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嶼】黃偉綸:交椅洲填海成本與收地相若
「明日大嶼」自2018年提出後至今爭議不絕,涉款5.5億元的前期研究撥款上周獲立法會財委會審理。發展局長黃偉綸表示,計劃涉及的交椅洲填海造地項目,每平方米成本約為1.4萬元,實際上與現時收地的價錢相若,但收地還涉及額外行政成本,包括賠償、安排受影響居民「上樓」等,土地作綜合規劃時或更要受制於自然環境、風水林、河流或鄉村等限制,最終有機會只能作中、低密度發展。
黃偉綸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填海新增土地就沒有這些問題,又指在交椅洲填海新增的土地,可用作興建15萬至26萬個單位,當局亦可作整全的綜合規劃。他又提到,一帶中部水域並非中華白海豚棲息地,相信對生態影響未至太大。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到政府已覓得330公頃土地,滿足未來10年興建31.6萬間公屋的需求,黃偉綸指有三成半來自擴展新市鎮及新發展局、四成是改劃土地,至今已完成三分之二改劃工作,形容造地工作是「一步一腳印」。至於全港約1,500公頃棕地,黃偉綸稱部分已納入政府規劃,其中8個土地群共可提供逾2萬個公屋單位。
陳帆:公屋輪候情況料第6年起改善
運輸及房屋局長陳帆在同一節目表示信任發展局,指政府覓地過程認真,「塊塊地都辛苦」,又稱有關土地只會計算未來10年內可達標的土地。不過他承認未來10年31.6萬間公屋的目標,首5年僅能滿足三分之一,故此認為目前公屋輪候長達5.6年「上樓」的情況,在第5年打後才有改善。疫情下部分酒店和賓館需要關閉,陳帆指業主若願意在未來兩、三年提供作過渡性房屋,政府可資助非政府組織租用,而合資格家庭需繳付的租金,不會超過收入的四分之一,惟他強調無論怎樣做,公屋供應在短期內仍非常嚴峻。
另外,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港珠澳大橋「港車北上」計劃,陳帆指本港司機需先申請內地駕駛執照和電子車牌,才能自行駕車往廣東省,計劃具體推行日子暫時未定,但當局會爭取毋須額外掛上內地車牌。
資料來源: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