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精神現身 ︳ 捐贈治癌神器予養和 全部儀器最終落入私院
廣告
李嘉誠親見儀器 養和獲捐贈Histotripsy 2.0
李嘉誠基金會於4月29日宣布,向養和醫療集團捐贈「肝癌無創組織碎化治療」Histotripsy 2.0系統,基金會主席李嘉誠首次親眼見到該儀器,並對養和醫院院長李維達表示:「給予病人有這樣好的選擇,何樂而不為?養和為病人服務,是病人的福音。」李維達感謝基金會支持,稱養和將結合現有技術(如質子治療系統、外科手術、肝臟移植等),為肝癌患者提供全方位、低風險的治療方案,造福香港、亞洲及大中華區患者。
治癌神器Histotripsy 2.0技術與效益
Histotripsy技術利用高強度超聲波碎化癌細胞,無創、無痛,治療時間僅10-15分鐘,毋須開刀,病人最快次日出院。Histotripsy 2.0相較上一代更高效,能實時接收反饋數據,提升腫瘤消融精準度。該技術已於2023年10月獲美國FDA批准用於肝癌治療,香港首台系統運抵後90天內,已成功治療30名肝癌患者。李嘉誠曾形容其為「科技禮物」,因其低成本、高效益,能減輕患者家庭經濟負擔及公營醫療壓力。
三部儀器全歸私院
李嘉誠基金會去年11月向港大醫學院、中大醫學院及養和醫院各捐贈一部Histotripsy系統,初期資助瑪麗醫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威院)共50名患者免費治療(港大20名、中大30名)。然而,三部儀器最終全數轉至私院:港大儀器已移至港怡醫院(套餐費25萬港元起,合資格港人可減免5萬港元),中大儀器將服務中大醫院,養和則直接使用捐贈儀器。此舉引發爭議,因技術未能納入公院常規服務,病人需自費高額費用(約20-30萬港元),令基層難以受惠。
爭議焦點與質疑
- 公院閒置與轉移:港大儀器在瑪麗醫院完成試驗後,因屬臨床試驗階段未能納入公院服務,參與醫生需兼顧其他工作,儀器「閒置」風險促使轉移至私院。消息人士稱此舉可服務更多本地及外地病人,並發展「醫療經濟」,吸引內地及東南亞患者來港就醫。
- 議員與民間反應: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指公院採購受預算限制,難以承擔新技術成本。議員陳凱欣認為「白白流失一部咁好嘅儀器」觀感不佳,盼醫管局與基金會協商讓小市民受惠。病人組織社協幹事彭鴻昌批評先進療法應更平等,關注私院是否資助經濟困難者。
- 公帑與倫理質疑:醫管局前高層指出,臨床試驗多在公院進行,轉移至私院可能涉及公帑資源問題。專欄作者「馮睎乾十三維度」批評港府錯失「亞洲第一」的醫療經濟機遇,指每年內地有30多萬肝癌新病例,Histotripsy可帶來商機,但港府「怠惰傲慢」未善用。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