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分析 美大選結果反映 特朗普不會消失
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大定,特朗普一方指投票點票失誤要打官司,但至今已提出的多宗官司大都被判敗訴,加上拜登領先幅度不小,可以推翻結果的機會越來越小。即使如此,特朗普的表現還是較預期好,特別是他雖敗卻拿了7,350萬票,這是共和黨歷來最高票紀錄(拜登也是民主黨歷來最高票),相信他未來還是會發揮相當影響力,不會消失。
先看回選舉結果,我看到的最新數字是拜登取7936萬票或51.0%,而特朗普是7351萬或47.2%。兩黨對上的紀錄,是2008年奧巴馬的6950萬票,和2016年特朗普的6295萬票,而非特朗普的共和黨參選人表現最佳為2004年小布殊的6204萬票。因此,毫無疑問特朗普是共和黨史上最有號召力人物。相對的,拜登也取得這麼高票,卻不代表他也很有號召力,多個民調都顯示投他的人大都說動機是反特朗普,所以這更加證明特朗普的號召力,儘管是兩極化,愛他或恨他的。
這樣兩極化的人物,本來是雙刃劍,對共和黨高層來說是個煩惱:他既催谷己方的票,又催谷對方的票,最後還贏不到 (特朗普已是兩屆都輸普選票),那有何用呢?但對下面的人來說卻未必如此。除了特朗普,共和黨在國會選舉方面也是表現較預期好,參議院有望保住過半,眾議院也拉近了跟民主黨的差距。也就是說特朗普雖然自己輸了,但拉抬了很多其他黨員的選情。單就這一點,下面很多人也會繼續挺他。
還有一點要考慮的是美國的初選制度,不止總統選舉,國會和其他層級的公職也適用的。由於初選是黨內投票為主,特朗普粉絲佔的比重又更高了,這有機會製造一個下面的人希望特朗普在初選支持他們的誘因,令特朗普的權勢延續下去。加上特朗普已暗示離任後可能會重返傳媒界,開設一個電視台照顧粉絲,散播他的言論,特朗普的影響力當然不可能默默消失,共和黨不可能扔下他。至於他會否再選總統,制度上沒有禁止,亦有說法是可能他的女兒伊凡卡會選,反正睇下點囉。
回到問題根本,儘管特朗普有很多令主流反感之處,他也的確有為他的支持者做到事,才會得到這樣的支持,而這也反映美國社會根本上的一些問題,所以即使他不選,他那一派民粹主義,有人叫做特朗普主義,也是不會消失。具體一點講,例如是因全球化而失業的藍領,他們支持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和貿易戰,以及他任內經濟增長和失業下降 (直至被疫情打倒)。還有就是對社會進步思想來得太快,如少數族裔、女性、同志平權感到不安的人,這一類人會支持特朗普任命保守派法官,和所謂的「政治不正確」言論。這都不是美國獨有,歐洲很多民粹政客冒起也跟這些因素脫不了關係。這些問題難以完全解決,只能減弱,所以民粹總有市場,是幾多人buy的差異而已。
為何國會選贏總統選輸
最後再講多一點關於一些網民的質疑。國會贏了,總統卻輸了,這不是造假的證明嗎?首先,如果是造假為何不一併做?其次嚴格來說國會不是贏了,只是輸少了。第三,總統和國會選情有一些差異是正常的,總統和國會都由同一政黨控制的情況本就屬少數,這跟個別選區情形和候選人本身質素有關。例如今次在緬因州,特朗普是輸10%普選票,但參議員選舉共和黨的科林斯卻贏了8%。這是因為科林斯已任職多年,有雄厚的地區工作政績,也屬共和黨內溫和派,不時跟特朗普不同調,所以在州內表現較特朗普好。當然這麼大差距是極端例子,但總之有些差異是完全可以解釋的。又其實總統和兩院選情整體上的差異也不是那麼大,只因本來兩黨就很貼近,有一點差異就足以扭轉勝敗而已。像特朗普上屆在賓州贏0.7%,今次拜登贏1.2%,來回差距不足2%,但已扭轉20張選舉人票,甚至整場選舉的去向了。 文:假才子(傳媒工作者、比較政治碩士、假大空冒牌才子一名)
資料來源: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