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整理師 capture 資料圖片

回憶整理師Capture.HK 首季收入大增5倍

科技

廣告

「打卡」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指定動作,隨時隨地都可以拍照及分享,這是科技發達帶來的成果。以前,拍照沒有這麼容易,需要使用菲林底片拍攝,然後沖曬照片,所以不少人的家中儲存了大量舊媒體。本地初創公司Capture.HK看準香港舊媒體數碼化市場的巨大潛力,透過專利技術及人工智能(AI),捕捉當中的商機,今年首季訂單錄得倍數增長,收入更加大增五倍。

相信每個人的家中,都儲放了大量舊媒體,包括菲林底片、相片、錄影帶等。
這些舊媒體滿載珍貴的記憶,但是難以分類及收藏,往往是分散家中各處,找尋有一定難度,難忘的回憶白白被封塵及湮沒。

回憶整理師 capture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八重光影消除技術

Capture.HK行政總裁及共同創始人張敏豪(Michael)是美國華僑,在當地成長及生活,其後創業,並於2012年收購創立於美國矽谷的YesVideo。
YesVideo主要從事舊式錄影帶數碼化,
Michael後來與港人結婚,並且在香港成家立室,因而想到在香港推出舊媒體數碼化的服務,並於2021年在香港成立Capture.HK。
Capture.HK首席產品總監及共同創始人羅健均(Jason Law)在英國讀書,主修美術設計,畢業後,最初從事相關工作,後來轉移至UI(user interface,用戶介面)及UX(user experience,用戶體驗)範疇,並於2023年加入Capture.HK。

Capture.HK於2023年在中環成立體驗中心,顧客可以預約上門,該處設有多種舊式錄影帶的播放器,方便顧客職場翻看錄影帶的內容,然後決定是否進行數碼化。
錄影帶按盒收費,如果錄影帶被卡在攝錄機,Capture.HK可以協助取出。
香港天氣潮濕,不少舊式錄影帶經已發霉,Capture.HK可以協助清潔,使用99%酒精浸一晚,翌日烘乾,然後再捲好,確保能夠播放,再進行數碼化,轉換成MP4格式。
一般人擁有大量舊相片,除了散裝相片外,不少已被放進相簿之中,有些是用三角形膠貼固定四周,有些放進膠袋之中。

如果要逐張拿出來,需要花費大量工夫,而且有可能影響相片的品質,例如撕掉其中一角。
Jason說:「我們研發專利的八重光影消除技術,毋須從相簿中取出相片,也能直接將其數碼化。」
Capture.HK的員工先將相簿放在相機下,四周以黑布圍著,然後連續拍攝八張照片。
「拍攝相片通常出現反光,我們連續拍攝八張,每張的光源各異,反光位置也不相同,透過人工智能將八張相片合成,選取品質最佳的部份,然後再拼湊出相片。」

回憶整理師 capture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兩天接到250單生意

隨著時間流逝,相片經已發黃或者褪色,Capture.HK利用人工智能,將相片恢復至原來的色彩,還原當時的記憶。
Capture.HK還可以修復因陽光照射、濕水及發霉造成的相片損壞,讓記憶重新展現。
「人們都有很多散裝的相片,根本不知道拍攝日期,我們利用人工智能,協助辨識拍攝年份,讓顧客整理這些記憶。」
Capture.HK的系統能夠因應相中拍到的地標建築物、石頭風化程度、相片變黃變舊的程度,推算拍攝年份。
此外,人類的容貌亦會隨著年月而出現變化,系統日後亦可以因應面容,估算相片的拍攝年份。
除了錄影帶及相片、菲林底片、幻燈片外,錄音帶都可以進行數碼化。

數碼化檔案儲存在回憶匣,以高強度鋁製成,具備防水、防塵及抗電池干擾功能,Capture.HK還可以提供客製化雕刻服務,打造獨一無二的回憶匣。
顧客也可以選擇將檔案上傳到Google相簿或雲端,方便隨時查看,或者分享給親友。
另一選擇是製作電子相框,上傳數碼檔案,在當眼處展示往日照片。
顧客可於線上預約下單,自行將舊媒體帶到中環或荔枝角門市,或預約上門收取相簿服務。
Capture.HK與快圖美合作,顧客可以在後者購買袋子,將需要數碼化的舊媒體放入袋子,然後交到順豐站。
2024年,Capture.HK與海怡半島合作,在港鐵站進行為期一個月、鋪天蓋地的宣傳,並且在屋苑的會所設立快閃店,吸引住戶將舊媒體數碼化。

「快閃店兩天便接到250單生意,反映出市場的需求,以一般的家庭而言,平均消費約為3,000元,其中相片約佔2,000元;錄影帶約佔1,000元。」
很多從事影像相關的公司,都選擇與Capture.HK合作,因為舊媒體數碼化,需要不少投資。
除了個人顧客外,Capture.HK亦為企業顧客提供服務,先後已為多間企業、組織及團體提供相關服務。

回憶整理師 capture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企業需求大

香港中文大學EMBA,需要在一個月內將51,000張相片數碼化;香港理工大學共有超過100盒錄影帶,主要是畢業典禮、學生活動,當中很多都已經發霉,Capture.HK為他們清洗及數碼化。
香港話劇團超過13,000張相片數碼化,Capture.HK同時協助整理,將相片因應不同的活動分類整理,然後放入不同的相簿。
「企業的舊媒體,或會牽涉內部敏感資料,我們可以將器材搬到企業的地方,即場進行數碼化,避免資料外洩的問題。」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自從智能手機開始普及後,經已較少人使用舊媒體,Capture.HK這盤生意是否可以持久?

「我們相信未來10至20年仍然不成問題,至於更遠的未來,即使已經是新媒體,但是更換電話,或會令資料遺失,我們希望透過科技,成為回憶整理師,例如透過人工智能篩選相片,為顧客製作回憶集等。」
現時,人們用手機拍下的相片,大部分留在手機內,或者上傳到雲端,由於儲存空間有限, Google經常鼓勵人們增加容量,結果儲存一大堆資料,但是雜亂無章,所以最終仍需要整理。
2024年,Capture.HK為超過100萬張相片進行數碼化;今年增長勢頭仍然持續,首季度數碼化的各類舊媒體訂單按年錄得倍數增長,相片及相簿增長達409%;錄影帶達199%,帶動首季收入按年大增600%。

Capture.HK委託香港城市大學進行的市場顧問計劃預計,至2033年,香港舊媒體數碼化服務市場規模將高達2.5億美元(約19.5億元)。
公司今年目標是生意額按年增長6倍至8倍,並計劃將團隊擴大2.5倍,目前已經將銷售團隊規模擴大三倍。
「目前我們毋須籌集資金,並且預期2026年可以達致現金流收支平衡。」
Capture.HK正在研究引入更多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包括設計出一部機器,當中的機械臂可以自行翻開相簿,方便進行拍攝。
此外,Capture.HK正在考慮今年夏天在美國加州推出相簿數碼化服務;亦積極研究進入澳洲,與當地合作夥伴推動舊媒體數碼化。

回憶整理師 capture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助藝人郭鋒整理回憶

Capture.HK有意找藝人做代言人,並獲代理推介數個藝人,而當時無綫電視正在播出劇集《黑色月光》。
73歲老戲骨郭鋒在該劇飾演富商「卓昊天」,奸到出汁的演技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由於他的形象入屋,結果Capture.HK決定與對方合作。
郭鋒說:「早在10至20年前,我已經有念頭,想將自己過去的錄影帶及相片整理,因為有些相片還是黑白相,即使是彩色的亦已變黃、變模糊。」
熟悉資訊科技的朋友,嘗試協助郭鋒把舊媒體數碼化,他以「好過無」去形容。
「『有啲得、有啲唔得』,因為香港天氣潮濕,不少相片及錄影帶經已發霉,有些錄影帶甚至只能拉出來不要,相當可惜。」

後來Capture.HK邀請他出任代言人,他便嘗試將2,000至3,000張相片及100盒錄影帶,交給對方整理,結果讓他感到非常滿意,並且計劃分階段,將餘下的舊媒體進行數碼化。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