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承認向以色列軍方提供AI技術 否認用以傷害加沙平民
微軟聲明與調查結果
微軟表示,與以色列國防部(IMOD)等全球政府合作,提供Azure雲端、語言翻譯AI及網絡安全支援,屬標準商業行為。在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襲擊後數周,微軟應以軍要求提供緊急支援,協助營救人質,但拒絕部分請求。公司強調,使用條款禁止技術用於傷害個人或違法行為,且設有嚴格監管以保護加沙平民權利。
內部調查採訪數十名員工並審閱文件,外部獨立機構亦參與查證,結論指「無證據顯示Azure或AI技術被用於針對加沙人民的行動」。微軟承認,無法完全追蹤客戶在自家伺服器上的技術使用,或以軍在其他雲端平台(如AWS)的操作,因此調查不涵蓋這些範圍。以軍監控及軍事任務多使用自研或軍事供應商軟件,微軟未提供相關定制應用。
員工與人權組織反響
由現任及前員工組成的「No Azure for Apartheid」組織批評聲明為「公關操作」,要求公開完整調查報告。前員工Hossam Nasr,去年因悼念加沙死者活動被解僱,指微軟未交代AI模型在以軍內部伺服器的具體應用,質疑調查可信度。電子前哨基金會(EFF)執行董事Cindy Cohn認同微軟邁向透明,但批評聲明遺漏關鍵細節,如AI在軍事決策中的角色,未能釋除倫理疑慮。
《美聯社》報道,員工不滿微軟未披露與以軍合同的規模及性質,擔心技術間接助長衝突。X平台討論熱烈,部分網民讚微軟公開調查,認為有助澄清;另有人批評其避重就輕,呼籲抵制Azure服務。
背景與倫理爭議
微軟與以軍合作始於2010年代,涵蓋雲端基礎設施及AI翻譯,2023年衝突加劇後合同擴大。科技公司在軍事應用中的角色備受審視,Google 2021年因「Project Nimbus」與以軍合作遭員工抗議,微軟此次事件亦反映類似緊張關係。國際特赦組織報告指,AI在加沙監控中可能助長人權侵害,雖未點名微軟,但加深公眾對科技倫理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