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描繪的「後工作時代」:AI讓金錢與勞動成為歷史
當全球許多人擔憂人工智能(AI)和機械人發展將「搶奪人類飯碗」之際,美國科技巨富兼xAI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卻提出了一幅截然不同的未來願景:在AI的終極發展下,人類將毋須工作,甚至連「金錢」也會變得可有可無。日前,馬斯克出席美國與沙特投資論壇時,與英偉達(NVIDIA)CEO黃仁勳同台,再次闡述了他對AI時代的高度樂觀預期,認為AI不僅能消除貧困,還將徹底改變人類社會的經濟結構與勞動定義。
金錢終將無足輕重,電力與質量成僅存限制
馬斯克預言,隨著生成式AI(Generative AI)的能力飛速提升,未來「金錢將變得不再重要」。他認為,儘管電力等能量和物質質量等物理限制仍會存在,但在AI帶來的高度生產力下,「貨幣終將變得無關緊要」。在這個財富無限豐裕的未來裡,人類將不再需要為了生存而進行傳統意義上的勞動。馬斯克甚至引用科幻作家伊恩・班克斯的「文化系列」(Culture Series),建議人們透過這些作品來理解「更有可能出現的積極AI未來」。
工作化為「可做可不做」的隨意活動
在馬斯克所描繪的「後工作時代」,人類不再被生計所驅使,「工作」將走到盡頭,轉變為像運動或玩遊戲一樣「隨意參與」的活動。他將未來的勞動比喻為園藝:就像在後院種菜雖然費力,但喜歡的人仍然會去種一樣,未來的工作將變成一種「可選擇」的、出於個人興趣或成就感而進行的活動。這種願景顛覆了工業時代以來人類對工作和個人價值的定義。
AI消滅貧困:全民高收入與巨大社會衝擊
馬斯克的願景並不止於個人層面,更宏大的目標是實現社會層面的變革——徹底消除貧困。他堅信,要實現「全民脫貧和極佳醫療」,唯一的途徑就是透過像他旗下Optimus機械人這樣的先進機器人技術。對於從「必需勞動」到「隨意參與」的過渡期,馬斯克曾公開表示,當AI和機械人讓所有工作都不再必要時,政府應該發放全民收入(Universal Income),而且必須是「全民高收入」(Universal High Income)。他坦言,雖然人人都能獲得想要的產品和服務,但這一過程必然會伴隨「相當大的衝擊」,暗示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