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rmCare 資料圖片

社區藥房推行在即 PharmCare崛起解困

科技

廣告

本港公營醫療體系長期超出負荷,政府近期積極推動社區醫療,包括預期於2026年底推出社區藥房計劃,但是配套不足,尤其是科技不夠成熟,市場參與者不多,所以絕對是一個藍海市場。

本地初創公司PharmCare(醫藥通)早著先機,研發出社區藥房系統,以及人工智能(AI)聊天機械人、手機App,協助各方更好地管理藥物。
無論經濟好壞,人們都需要健康護理服務,隨著人類壽命更長,用藥比重持續增加,為PharmCare帶來龐大的發展空間。

政府計劃於2026年底推出社區藥房計劃,目標是在全港18區,每區設立至少五至六間社區藥房,為公立醫院、院舍人士及參與慢病共治計劃的市民提供服務。
政府希望社區藥房能夠分擔醫院的工作,以長期病患為例,每次複診後,醫院藥房一次過派發半年的藥物。
PharmCare創辦人區恩庭(Albert)說:「如果分流到社區藥房,病人可以分開幾次取藥,藥劑師亦可以協助解答服用藥物的問題。」

PharmCare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由診所系統開始

藥物主要成份是化學品及荷爾蒙,如果隨便棄置,會對環境帶來影響,病人有需要才取藥,有效減少浪費,以及對環境的影響,當然也可以為政府節省金錢。
「病人可以到鄰近的社區藥房取藥,不用舟車勞頓,讓醫院專注做治療;社區負責護理,各司其職。」
Albert指出,台灣的社區藥房像便利店一樣多,民眾遇上小病小痛,可以向藥劑師查詢,使用適當的藥物治療,毋須動輒看醫生,減輕醫療系統的負荷,以及資源錯配。
「各行各業都在數碼轉型,PharmCare推動醫療科技,同時配合政府政策,相關業務應運而生。」
Albert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電腦科學系,由於親戚開設診所,他的畢業習作協助數碼轉型,因而設計出診所系統。

畢業後,Albert成為IBM護理領域的管理培訓生,由研發化驗所系統做起,除惹起他對醫療科技的興趣外,亦令他獲得這方面的專業知識。
2000年掀起dot com熱潮,人們一窩蜂地搞IT,他便將大學畢業習作商業化,打造診所系統,兩年間吸納300間診所使用,其後出售予醫療集團。
Albert之後返回校園,在香港科技大學修讀工商管理碩士,並且到美國進修健康護理金融及行政,當時較少人擁有這方面的專業。
返港後遇上「沙士」,因而進入金融業,工作內容偏向營運層面較多,不過由於是地區性辦公室,令他學習到管理不同地方員工的技巧。

2016年,Albert再度萌生創業念頭,創立acesobee(艾䓍蜂),並且著手開發社區個案管理系統及護理計劃系統,以院舍、社福機構及提供病後護理的機構為對象。

PharmCare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達致藥物資訊公平

Albert說:「藥物是健康護理其中重要的一環,但是往往被忽略,絕對是一個藍海市場,所以我們便著手填補空隙。」
Albert於2020年成立PharmCare,初心是以達致藥物資訊公平為目標,令更多人掌握藥物標籤,因而研發互相配合的社區藥房系統。
未幾,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人們要保持社交距離,但是公立醫院的病人需要定期到醫院覆診及取藥,令傳播風險增加。
這令政府急謀對策,因而想到透過社區藥房為市民提供服務,但是配套不足,尤其是科技相對落後。
大型連鎖藥房固然設有自家系統,以符合衞生署的法例,包括為藥物標籤、記錄銷售對象等資訊。

PharmCare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累計發出70,000張處方

此外,香港也有社福機構經營獨立的藥房,例如聖雅各福群會,這些藥房能夠與藥廠合作,洽談更佳價錢。
過去12個月,共有15間藥房使用PharmCare的社區藥房系統,累計為50,000名病人、發出70,000張處方。
社區藥房系統將於9月底推出4.0版本,更加能夠配合社區藥房的運作,並且加入生成式AI,只要向系統發問,便能夠顯示答案。
「例如近期最暢銷的藥物種類,以及近期漲價最多的藥物,為藥房提供各種的市場洞見,而作出回應。」
之前3.0版本與醫健通對接,可以下載病人的藥物紀錄,省卻抄寫工作,減少人為錯誤。

藥房系統提供API對接功能,假若院舍本身已有系統,但是希望能夠使用藥房系統的某些模組,例如藥物紀錄,便可以透過API對接使用。
「PharmCare回應社會需求,協助提升社區護理服務水平,憑著本身的理念,以及政府的發展方向,不斷推動業務發展。」
由於社區藥房系統取得大量這方面的數據,能夠進行分析及統計,為業界提供洞見。
疫情期間,人心惶惶,「醫護行」社區藥房每天動輒收到數以百計的WhatsApp,包括各種查詢,藥劑師根本應接不暇。
PharmCare因而研發CareBot AI聊天機械人,使用AI協助分流,初步解答資訊,遇上較為複雜的問題,才轉介給藥劑師回答。

社區藥房系統及CareBot AI聊天機械人於2022年推出,2023年再推出藥物管理App。
「打開這個App,拍攝藥物標籤,AI自動解讀當中的資訊,包括藥名、品牌、形式及服藥指引。」
藥物管理App提供英文、中文、印尼文、越南文、烏爾都文(巴基斯坦的國語)及尼泊爾文,同時可以發聲,協助不同人士了解藥物資訊。
App具有提示功能,可提醒病人依時服藥,甚至加入照顧者,包括家人及院舍職員,更佳地照顧病人。

PharmCare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準備進軍東南亞

PharmCare暫時專注於發展香港市場,同時積極拓展東南亞市場,藥物圖標已經能夠方便這些國家,PharmCare參加了新加坡國立大學BLOCK71加速器。
「在東南亞地區,用藥的問題更多,因為印尼文盲率偏高,藥物圖表更加能夠派上用場;而且隨著東南亞經濟發展,人們更加願意花錢在健康護理方面。」
對於這些地區的藥物標籤,PharmCare並不是使用翻譯工具,而是透過藥廠,物色當地的藥劑師,進行驗證,確保藥物標籤符合當地語文的使用習慣。
近年大灣區概念成形,不少人考慮在大灣區內地城市養老,政府正在積極探討互聯互通的方案。

「港人北上養老,主要看醫健通的資訊是否可以『過河』,如果可以的話,我們便有機會發展內地業務,因為我們的系統始終是跟著服務走。」
PharmCare的CareBot AI聊天機械人,亦可應用於其他範疇,例如提供在家離世服務的毋忘愛,CareBot AI聊天機械人以適當的語調及態度回答人們的查詢,
「我們從事醫療科技,對於數據安全,以及負責任地使用AI,具有極高的要求,相關的方案自然能夠應用於其他範疇。」
PharmCare於2020年取得數碼港的微型創業基金(CCMF),現時是社群公司,能夠獲得多方面的支援。

「香港經已成為全球最長壽的地區,使用藥物比重只會愈來愈高,人們都希望能夠自行管理用藥,為我們提供發展潛力。」區恩庭說。

PharmCare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看圖服藥

隨著人口老化,健康護理需求不斷增加,年齡超過73歲的長者,平均需要服用八種藥物。
「長者未必能夠讀懂藥物標籤,而且香港有不少少數族裔,所以我們設計藥物圖標,類似emoji,讓人一看即能明白。」區恩庭說。
PharmCare研發藥房系統,可以協助藥劑師配藥的時候印製標籤,加入藥物圖標,方便病人閱讀。
藥物圖標共有30個,分為六大類,主要是服用方法,包括飯前或飯後服用、服用劑量等。
「如有需要,我們會再加入適當的藥物圖標,例如清真認證,因為部分膠囊使用豬油,伊斯蘭教徒需要避免服用。」
PharmCare擁有藥物圖標的版權,加入「創用CC」(Creative Commons)計劃,歡迎其他機構或團體使用,只要標明出處,以及不作修改,便能夠使用。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