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新冠疫情與供應鏈系列

探討新冠疫情與供應鏈系列|風險如何沿著供應鏈擴散

經一企業學堂

廣告

研究作者:吳靖教授|原文刊於: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中國經商智慧

環球經濟近年來一再受到嚴重的衝擊 — 從中美貿易戰爭,到新冠病毒疫情,再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這一連串撼動世界的事件對全球化產生了深遠影響,導致多邊貿易開放程度出現根本上的逆轉,且顛覆了環球供應鏈原來的結構。

一直以來,環球供應鏈在成本效益(如中國)與風險集中兩者之間作取捨,惟愈來愈多的企業及政府正在重新檢討於過去數十年來主導供應鏈管理的外包策略。貿易戰及新冠疫情後,全球化下的製造業面臨著巨大壓力,環球供應鏈風險,尤其是地緣政治風險以及不可預見的事件所構成的尾端風險,日益被視為不可忽略的問題。新的趨勢隨之開始形成,例如供應鏈的地緣經濟區域化、外包整合至國家內部和近岸外包關係密切的貿易夥伴之間、廠房選址紛紛向終端用戶市場靠攏等。

環球供應鏈出現跨行業跨地域重組

一般而言,供應鏈全球化可以為企業帶來節約成本、獲取國內可能缺乏的原材料或提高生產力的優勢。然而,新冠疫情及中美貿易戰凸顯出環球供應鏈的弱點,以及它們如何使企業暴露於其海外夥伴公司所在地的經濟或政治局勢所造成的不利因素和營運風險之中。因此,企業都在把多方面的利弊、優勢及局限納入考量來作出調整,環球供應鏈便出現了跨行業、跨地域的重組。

當面對突如其來或長期的衝擊時,企業該如何調整其供應鏈以盡量提高收益、降低風險,並增強韌性呢?它們於正在興起的全球經濟新秩序當中構建網絡時,需要注意哪些趨勢?未來的供應鏈會是什麼樣子?在這份由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發佈的白皮書中,我們綜合了多項研究,為這些問題提供一些初步答案,或能有助指引企業應對疫情過後全球市場普遍存在的動盪及未知之數。

其中一個初步的啟示來自我們的一項新研究 《供應網絡中的長鞭效應》。該研究挑戰了供應鏈本質是線性的鏈條,因此需求的增加會沿供應鏈自下游往上游被放大的傳統觀念。

位處供應鏈上游公司難感受下游客戶的「長鞭」

我們的研究顯示,現今的企業都是複雜的供應網絡中的一員,它們各自有多個客戶及供應商。位處供應鏈網絡較上游的公司(通常涉及原材料採購)不大會感受到來自下游個別客戶的「長鞭」— 需求波動被放大 — 因為它們基本上是在為網絡中的多家企業提供產品。

我們另發現,積極管理客戶群的供應商,其需求波動顯著收窄,這代表企業可以通過選擇客戶來減輕長鞭效應。全球供應網絡涉及不同領域、行業和國家之間複雜的連結,當中的一間公司可能擁有多個供應關係,並同時在網絡的較高層和較低層運作。

風險如何沿著供應鏈擴散

新冠疫情的爆發嚴重地擾亂了環球供應鏈,各國政府為遏制病毒擴散以保護公民,競相緊急採購醫療用品、數以百萬計的疫苗,及保持必需品的流動。在一片混亂當中,中國工廠亦在疫情防控措施下間歇性關閉,經此一役,部分國家已採取行動,旨在把供應鏈遷出中國內地。

此次疫情為學者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去研究環球供應鏈所遭受到的衝擊對其韌性有何影響。評估韌性的一個關鍵是:企業在供應鏈上與世界其他地區的聯繫,會使之承受更大的風險,還是會為它們提供一個不可多得的緩衝以抵禦所在地出現的動盪?

為探討這個問題,一項題為《新冠疫情對供應鏈信貸風險之影響》的研究審視了疫情所造成的混亂,如何通過美國企業在供應鏈上與中國的聯繫而影響它們的信貸風險。這項研究利用信貸違約掉期(簡稱CDS,用以轉移信貸風險的衍生性金融產品)的息差,來檢視各種弱點如何在疫情期間往供應鏈的上下游傳播。

我們較早前進行的另一項重要研究《信貸風險沿供應鏈擴散:來自CDS市場的證據》已顯示,信貸違約所造成的震盪會沿著供應鏈,波及遠在第三度分隔的企業,並會因同業競爭及供應鏈夥伴之間在財務上的聯繫而加劇。

分析中美疫情期間實行封鎖措施及重啟經濟的影響

中國比美國更早經歷疫情的不同階段,例如實行封鎖措施及重啟經濟,這為詳細研究它們的影響提供了機會。我們檢視了疫情兩個階段的CDS數據:2020年2月— 當時中國經濟停頓,但美國經濟仍然開放;2020年3月至2020年4月初 — 中國經濟重新開放,美國則受居家令及經濟放緩嚴重影響。

 探討新冠疫情與供應鏈系列 中美在不同時間經歷疫情,實行的封鎖措施及重啟經濟時間不同。
中美在不同時間經歷疫情,實行的封鎖措施及重啟經濟時間不同。

環球供應鏈斷裂 對美國公司信貸風險具明顯影響

研究發現,於第一階段,有供應鏈夥伴在中國(無論是供應商還是客戶)的美國企業,它們的CDS 息差上升約8%至9%,意味著信貸風險增加。而在第二階段,它們的息差回落12%至20%,顯示信貸風險有所下降。結果證明,疫情期間環球供應鏈斷裂對美國公司的信貸風險具明顯影響。

為更深入了解情況,我們另審視了家庭需求對供應鏈風險的影響,以及哪些行業最容易受到供應鏈斷裂的打擊。在與家庭需求密切相關的領域,如消費品和電子產品,中國供應鏈斷裂造成的衝擊在第一階段因美國消費者的需求持續而得以緩解。惟到了第二階段,由於美國的家庭需求因疫情控制措施而驟降,在中國的供應鏈環節雖然重新接上,仍不足以降低此類企業的信貸風險。

第二階段供應鏈恢復活動,對收窄製造業及石油、天然氣等領域的CDS息差更為有效。此外,擁有中國顧客的美國消費品公司,其CDS息差在第二階段亦明顯下降,代表它們能夠把產品售予中國消費者,以彌補本國需求的下滑。

下一篇將探討環球供應鏈將何去何從?企業的生產線有甚麼轉變?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and 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