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 資料圖片

美股貼士︳麥記食冬甩 Krispy Kreme快速上位

美股

廣告

冬甩品牌Krispy Kreme(美股代號:DNUT)為不少港人熟悉、甚至喜愛,惟已經在港絕跡。對於美國人來說,要品嚐Krispy Kreme將來得更容易,皆因其冬甩將在全美麥當勞(McDonald’s,美股代號:MCD)分店銷售。消息對吃貨是好消息、對投資者可能是更好的機遇,值得研究。

Krispy Kreme截至2023年12月底止第四季淨收入4.5億美元,按年增11.4%,高過市場預期;內生淨收入增13.2%,至4.46億美元,兩個數字均超出內部預期。
經營虧損530萬美元,對2022年同期有經營溢利520萬美元。純利190萬美元,對2022年同期淨虧損100萬美元;去年第四季每股攤薄盈利2美仙。

美股︳2023年平均銷售額升8.9%

經調整經營現金溢利6,410萬美元,增加14.7%;經調整經營現金溢利率提升0.4個百分點,至14.2%。
經調整純利1,510萬美元,減少18.8%;經調整每股攤薄盈利9美仙,跌幅18.1%,差過市場預期。

2023年全年淨收入16.86億美元,按年增加10.2%;內生淨收入增長12.2%,至16.75億美元。

美股︳全年展望預測乏驚喜

期內來自美國市場收入佔11.04億美元,增加9.3%;國際市場佔4.01億美元,增加9.8%;而來自市場發展的收入上升16.6%,至1.79億美元。
去年全年淨虧損3,660萬美元,較2022年淨虧損880萬美元擴大;期內每股攤薄虧損為23美仙。
經調整經營現金溢利2.11億美元,升11%;經調整經營現金溢利率擴闊0.1個百分點,至12.6%。
經調整純利下跌6.9%,至4,620萬美元;經調整每股攤薄盈利27美仙,跌幅6.8%。

營運數據方面,全球銷售點增2,310個,至14,147個;當中美國市場佔7,372個,較2022年增加1,116個。
過去12個月美國銷售點平均銷售額上升8.9%,至490萬美元;同期國際銷售點平均銷售額1,000萬美元,減少1%。
至於電商業務收入佔總銷售比重,提升1.3個百分點,至19.3%。
管理層展望今年淨收入按年增長介乎5%至7%;內生淨收入增長介乎6%至8%。預測經調整經營現金溢利上升8%至11%;全年經調整每股攤薄盈利介乎27至31美仙。
預料資本開支佔淨收入比例介乎7%至8%。淨利息支出介乎5,500萬至6,500萬美元。

美股︳銷售點迅速急增

最新季績雖然無驚喜,但3月底公布的計劃有如震撼彈一樣。
Krispy Kreme與麥當勞聯合宣布達成全美獨家協議,由下半年開始,在麥當勞美國分店銷售其冬甩產品,按計劃預計在2026年底前,覆蓋麥當勞全美網絡。
消息一出,Krispy Kreme股價當日抽升三成九。
Krispy Kreme過去所採用的輻射式分銷模式,有效率地將產品由製作中心每日推送至不同合作零售點,如油站及雜貨店。
而麥當勞在全國分店約13,500間,並計劃2027年前增加900間。
Krispy Kreme表明,按目前的產能只能額外應付約6,000個分銷點,意味公司未來需要增加資本開支提升產能。

與此同時,麥當勞間接成為發展加速器,因為公司新投資的生產基地,可進一步服務更多其他地區的銷售點。
尤其具全美網絡的銷售商,將有機會成為Krispy Kreme日後的新銷售夥伴。
其實Krispy Kreme與麥當勞在一年半前已進行測試,在九間麥當勞銷售其冬甩;幾個月後已將測試範圍擴展至160間分店,顯示麥當勞客戶亦相當受落,合作可以形容為雙贏。

美股︳Piper Sandler睇20美元

因應Krispy Kreme與麥當勞達成全國性世紀合作,券商Piper Sandler調高Krispy Kreme評級,由「中性」升至「增持」(見圖表),目標價亦由14美元調高至20美元。

該行認為,建立夥伴關係對Krispy Kreme來說,有如改變整體遊戲規則,業務將會隨即明顯改善。
花旗相信,與麥當勞建立更緊密關係,是Krispy Kreme期待已久,而結果亦較市場預期理想,其產品可在麥當勞全國分店網絡出現,比起之前磋商的1,000至2,000間為多。
花旗預期,全面推出後,可為其收入每年額外貢獻約4億美元,並增加8,500萬美元經營現金溢利。
鑒於對收入貢獻明顯,將目標價由14美元升至19美元,投資評級則維持「中性」。
美銀指出,今年第三季起,將有750間麥當勞分店銷售其產品;直至2026年第四季,每季將增加1,300間。

最終令Krispy Kreme在美國的銷售點,較目前增加兩倍。
該行將目標價由16美元調高至19美元,評級維持「買入」。

美股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