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 擺烏龍出錯 支票寫法

老闆擺烏龍出錯330倍人工!基層員工突獲27年薪金即辭職走佬!公司追數三年法庭竟裁定:唔使還!

職場熱話

廣告

智利一間食品公司近日捲入離奇「擺烏龍」出糧風波。一名行政助理原本月薪僅50萬披索(約4000港元),卻因財務部門誤操作,意外獲得高達1億6500萬披索(約135萬港元)薪金,相當於他正常人工的330倍。事件曝光後,公司追討無果並提告竊盜,但法院最終裁定員工無罪,更指出公司應循民事訴訟途徑追討,引起社會熱議。

月薪四千變百萬 員工收錢即辭職消失

這宗事件發生於智利食品大廠。2022年5月,該公司在發薪過程中出現罕見錯誤,竟將逾百萬元港幣誤匯至一名行政助理的銀行戶口。公司發現後火速通知當事人,據稱他在人事會議上曾承諾會歸還款項。然而僅三日後,他便透過律師遞交辭職信,隨即音訊全無,公司多次聯絡皆不得要領。

由於金額龐大,公司遂以刑事「竊盜罪」向當地法院入稟,指控該員工惡意占有不屬於自己的款項。根據智利刑法,一旦定罪,最高可判監540日並處罰款。然而案件歷經三年審理後,結果卻令公司大失所望。

法院裁定:非刑事竊盜

聖地牙哥法院近日作出最終判決,駁回公司的刑事控訴,裁定該員工無罪。法官指出,這筆款項是因公司行政錯誤所致,並非員工主動「盜取」或「詐騙」所得,因此不構成刑事犯罪。法院形容該情況屬「未經授權的收取」(unauthorised collection),應視為民事糾紛,由公司透過民事訴訟追討。

判詞強調,刑事法的重點在於「主觀不法意圖」,而在本案中,公司無法證明員工具有盜竊或欺詐動機,故不符合法律上「竊盜」定義。換言之,即使員工選擇不歸還該筆錯誤轉帳的巨款,也不能以刑事方式追究。

該公司對裁決結果深感不滿,指判決等同縱容員工挪用「天降橫財」,形同鼓勵道德灰色地帶。公司發聲明稱,將「採取一切可行法律手段,包括申請撤銷原判及提出上訴」,務求追回這筆誤發薪金。律師團隊則指,本案不僅關乎公司損失,更涉及司法對「不當得利」的界定。

法律界人士指出,該判決或為智利企業帶來警號。若法院最終維持原判,企業將難以依刑事手段追討類似誤付款項,只能轉以民事方式起訴,程序冗長且勝算有限。

老闆 擺烏龍出錯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類似荒誕事件屢見不鮮

事實上,類似錯誤在世界各地屢有發生。德國早前亦爆出離譜個案:一名中學教師自2009年病假起,竟連續16年未曾復職,卻一直照收全額薪金,每年約港幣50萬元,直至2024年內部審計揭發為止,金額累計近千萬元。當地教育部長得悉後坦言「震驚與難以置信」,並形容是監管制度的「史詩級漏洞」。

兩宗事件都暴露出大型機構在內部監控與財務管理上的脆弱環節。當自動化發薪系統出現錯誤,若缺乏人手複核與即時追蹤機制,便可能造成巨額損失。更令人深思的是,當個人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之財」,在法律與道德之間應如何取捨?

智利法院的判決凸顯出法律與道德界線之間的模糊地帶。法律上,員工或許無罪;但道德上,拒絕歸還明顯錯誤的款項,是否合理?在社會輿論中,不少網民譏諷事件「成日發生,但就唔會發生喺我身上」,亦有人反問:「如果換成公司誤扣你薪金,又會否同樣寬容?」

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