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出征
「自評薪酬恰當度」並不反映實際收入的高低,一個人可以月入豐厚,惟不感覺自己的薪酬恰當。
一個人亦可以收入卑微,但在衡量不同因素後,例如自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老闆已盡力、有滿意的社會保障等,感覺自己的薪酬恰當。
結論是,薪酬不是預測職場開心感的指標,重點是工作者覺得所得的回報是否恰當、公平及受尊重。
夾腳絆倒理論
英國牧師Charles C. Colton就曾經用鞋子的寛緊,來形容人被不公對待的情緒感受:「鞋子太小弄痛我們;太大則會絆倒我們。」這便是所謂「夾腳」和「絆倒」理論。
換句話,說不恰當的薪酬,最現實的解讀,就是「自己過少;別人過多,唔公道!」可以想像,活在這種工作間,群體中的譏刺、絕望、憎恨便會油然而生。
要避免「夾腳」和「絆倒」,歸根究柢只有一個方法,就是要知道自己的腳有多大,然後小心挑選合適自己穿的鞋,即認識自己,放自己在對的位置。當然,管理者亦有責任,將員工放在適合的職位上。
從認識自己、把自己放在適合的「公路」上,
到「為自己出征」,可以說是一個漫長及複雜的過程。
是的,是為自己,不是為他人出征。做自己相信及喜歡的事,首要的是知道自己的目的。在人生的征途上,不時問自己,在不同階段想達到甚麼、終極目標想完成甚麼?
從整個人生的旅途來看,「出征」不是指形形式式的爭鬥,而是一種行動、一股向前走的力量。
文首提到的香港職場開心指數研究,發現有四成人表示出現「過勞」的情況,堪稱憂慮。
根據2019年世界衞生組織對於「過勞」的定義,雖不歸類為一種醫學疾病,卻是由工作壓力導致的候群症,症狀包括「精神耗盡、對工作的心理距離增加、對工作出現負面感覺、工作效率降低」。
筆者也曾經陷入「過勞」約一年,服用藥物治療近兩年,非常深刻體會箇中的精神困擾。
自己陷入「過勞」的成因很多,其中最顯著的原因,就是把自己化身成「屠龍戰士」,誓要征服大大小小的困難,把公司的榮辱變成自己的榮辱;同事的福祉緊繫於自己的能力,差不多把所有問題都變成自己的問題,慢慢將工作和生活混成一體,無法剝離。
久而久之,就像一條拉斷了的橡筋,整個人陷入了「當機」狀態。這些高山低谷,都是人生征途中,必須遇上及克服的。
無論是人生道路、或在職場上為自己出征,我們需要擁有自信和自尊。這意味著需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價值,並且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識。
當我們擁有自信和自尊時,便可以更好地應對在征途上的挑戰和困難,提高成功率。
筆者認為唯有認識自己;加上一份使命感、向前走的動力,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職場、以至個人生命的整體快樂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