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銀行全數碼戶口 育成未來富豪

職場

廣告

低息環境持續,食息一族經常四出物色更高利率,不少銀行為吸納新客戶,都會推出較為吸引的利率,例如花旗銀行的Citi Plus。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由被訪者提供

花旗銀行全數碼戶口 育成未來富豪

Citi Plus是一個全數碼的銀行戶口,顧客透過手機應用程式(App)開戶,然後享用各式銀行服務,包括存款、投資、保障及消費獎賞,為數碼世代帶來全新理財體驗。

Citi Plus協助年輕人理財及累積財富,並且提供清晰的財富階梯,讓顧客循序漸進,最終育成未來富豪,並適時提供財富管理服務。

Citi Plus推出「利息Booster」,顧客完成不同任務,例如儲錢、入錢、用Citi Plus扣賬卡或信用卡消費、投資或兌換外幣等,可以賺取最高1.8厘活期存款年利率,較一般的存款利率吸引得多。

直至8月,近60%的Citi Plus客戶至少完成一個或以上「利息Booster」 任務,賺取0.6%以上的儲蓄年利率。

消費意欲大增

香港花旗銀行零售銀行業務主管李貴莊說:「Citi Plus推出後,第三季對比第二季平均每月新客戶數目上升超過20%,而客戶的平均結餘逾90,000元,較預期為高。」

全數碼銀行戶口,自然令人聯想到虛擬銀行,根據金管局於今年3月發表的統計數字,虛擬銀行累計開戶58萬個,存款額達200億元,即每位顧客的平均結餘約34,000元。

八間虛擬銀行陸續開業,配合「普惠金融」宗旨,不同銀行均推出門檻較低、利率較高的產品,但各有側重,顧客需因應所需在不同的虛擬銀行開戶,以獲取存款利率優惠、現金回贈或低息個人貸款優惠,而Citi Plus能夠提供全面的個人理財及銀行服務。

「Citi Plus新客戶年齡中位數為32歲,超過六成客戶為35歲以下,近六成為學生、白領及專業人士,主要是開始建立事業、家庭,有財富管理需要的年青客戶群。」

據2021年統計處《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公布最新個人入息及家庭入息數字,全港個人入息中位數為18,000元;而Citi Plus客戶的入息中位數為20,000元。

至於消費模式,持有信用卡的Citi Plus客戶當中近六成持有Citi信用卡,他們的消費意欲較成為Citi Plus客戶之前更高,每月平均信用卡消費金額較前大增約60%。

「客戶非常精明,因為Citi Plus信用卡可以一邊消費;一邊賺息,所以將消費集中於這張信用卡,我們一直以不同消費優惠吸引他們,例如最近推出元気寿司及HKTaxi的多重消費優惠。」

Citi Plus近95%客戶是全新客戶,即從未曾擁有花旗銀行戶口,這班顧客與銀行原有的大眾客戶有以下分別。

Citi Plus客戶平均每月的信用卡消費額,比大眾客戶高35%;投資方面,Citi Plus客戶偏向多元化,有參與投資的客戶,70%投資股票,30%投資基金,與大眾客戶相比,95%投資股票;6%投資基金。

「Citi Plus客戶投資基金的比例(30%),為大眾客戶層(6%)的五倍,因為Citi Plus推出低門檻基金產品及一系列攻略供客戶參考,令他們更有信心嘗試參與不同投資產品。」

有投資股票或基金的Citi Plus客戶,平均戶口結餘逾20萬元,約40%用於投資股票或基金。

(圖片來源:由被訪者提供)
(圖片來源:由被訪者提供)

與數碼世代直接溝通

Citi Plus為數碼世代而設,融入「隊友」概念及共同創造(co-create)理念,透過與網上社群直接溝通,不斷提升服務質素。

Citi Plus推出前,花旗銀行邀請逾1,000名千禧世代參與數碼服務體驗的市場調查,由籌備至推出市場,一直透過不同形式與網上社群互動,為期近十多個月,包括進行訪問及焦點小組 (focus groups),亦有個別訪談。

除了定期以不同網上形式與他們交流意見外,花旗銀行亦透過電郵方式發出電子通訊(e-newsletters),內容包括他們之前參與過的市場調查及訪談結果,讓他們知道Citi Plus的進度,包括有份提出的意見,以及被採納的建議,提升歸屬感。

現時Citi Plus推出超過半年,花旗銀行仍然透過線上線下平台,繼續與網上社群保持溝通及互動,例如Live Chat,邀請KOL、網上社群成員分享理財心得等。

Citi Plus反應不俗,有效吸納目標顧客,花旗銀行逐步邀請現有大眾客戶轉用Citi Plus,即時現時Citi Priority及Citi Banking的客戶。

花旗香港於數年前已開始數碼轉型,不斷加快數碼化進程,無論前線或後台,積極研究如何透過技術帶來更好的客戶服務體驗。

例如開放 API、流動理財手機程式新體驗、推出手機「轉數入Citi」服務、手機投保服務、提升手機銀行用戶介面及體驗,並於疫情前已有Citi Plus的構思。

「Citi Plus是我們財富管理策略中的重要一環,為客戶帶來嶄新服務體驗,是實現數碼銀行,推動整個生態圈發展的好例子。」

數碼渠道為顧客帶來更快、更智能化的銀行服務,因而對分行服務及期望有所改變,現時花旗銀行近99%交易均在分行以外的渠道進行,包括自動櫃員機、手機銀行及網上銀行。

「數碼銀行服務不會完全取代分行服務,而可以互相補足,為客戶帶來更全面的服務,全方位渠道(omni-channel)策略更能迎合顧客需求,讓他們透過多種渠道與我們互動。」

完善理財階梯

花旗銀行現時設有13間分行,以財務顧問的角色為客戶提供諮詢服務,以及提供財富管理、按揭、保險等方面的財務意見。

近年本港銀行積極發展財富管理服務,事實上,花旗銀行早年已著手發展相關業務,1982年推出本地首個優先理財服務Citigold;2001年將服務提升,將Citigold提升為財富管理服務;Citigold Private Client(花旗私人客戶)於2010年首次推出市場,為客戶提供私人銀行級數的產品及服務;最新成立的Citi Global Wealth,整合花旗私人銀行及個人銀行財富管理服務。

「香港花旗銀行作為全球四個財富中心之一,客戶容易透完善的理財階梯逐步升級,繼續建立財富。」

Citi Plus吸引年輕顧客群,協助他們逐步建立及累積財富,當財富累積至一個水平時,顧客可以循Citigold、Citigold Private Client的階梯攀升,選用配合需要的理財服務。

最近跨境理財通逐步落實,大灣區的內地和港澳居民可通過各自的銀行體系,投資對方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

花旗銀行正密鑼緊鼓為有關計劃作準備,目前正與一家內地的夥伴銀行進行籌備協調工作,並已進入最後階段。

花旗銀行將為「南向通」大灣區客戶,提供超過100種中低風險類型的財富管理產品,包括債券、基金,以及多種外幣服務。

因應市場機遇,花旗銀行計劃於2025年底前,就財富管理業務增聘逾1,000名專業人才,當中包括逾550名私人銀行家及客戶經理,而年初至今,該行已聘請超過90名。

(圖片來源:由被訪者提供)
(圖片來源:由被訪者提供)

財富管理業務搶灘

香港銀行業正在積極發展財富管理業務,以推動未來收入增長,調查顯示,亞洲的億萬富翁比其他地區為多,平均每星期誕生四名新的億萬富豪,這些高資產淨值人士的財富,預計繼續以7%至8%年複合增長率的速度增長。

李貴莊說:「值得留意的是,55%亞洲企業仍然是家族企業,資產佔國內生產總值(GDP)三分之一以上,背後超過八成資產仍然由第一或第二代管理,對比歐洲的財富平均已經傳承至第六至八代,反映亞洲仍充滿尋求財富管理建議的需求,市場滲透率看起來仍很低。」

香港和新加坡的主要零售銀行,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總收入,來自財富管理相關業務,包括保險、資產管理和分銷等。

香港的零售財富市場,估計每年收入約36億美元;而新加坡的規模約為29億美元,這兩個金融中心在基金和保險分銷方面的收入機會均大致相似,最大分別是證券業務,香港銀行業遠高於新加坡,主要歸功於規模較大的股票市場和更高的散戶參與比例。

延伸閱讀:施政報告2021|土地政策變天!地產股一致造好 大行看好香港地產發展:8隻地產股值得投資

延伸閱讀:「港版恒大」存在嗎?剖析中、港發展商營商模式 為何內房10年時間內 能達萬億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