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前高層衛哲 馬雲 36歲被馬雲看中 阿里前高層衛哲 迎職場「下一班地鐵」

36歲被馬雲看中 阿里前高層衛哲 迎職場「下一班地鐵」

品牌故事

廣告

在6月10日,一家特別的公司登陸港交所(00388),這家由嘉御資本創始人兼董事長衛哲參與發起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Vision Deal HK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在港上市,集資約10.01億元,而衛哲還有一個身分就是阿里巴巴集團前執行副總裁。

衛哲獲江湖人稱為「打工皇帝」,32歲已成為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區總裁;36歲被馬雲看中,執掌內地最大的互聯網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後來創立嘉御資本,成為管理百億資產的投資人。這看似奇跡,背後卻是拼盡全力後的水到渠成。

1970年,衛哲出生在上海,1989年考入上海外國語大學;在大學三年級,他看了一部叫《華爾街》的電影,開始對金融圈心生憧憬。

彼時中國證券市場剛起步,需要向國外學習,急需翻譯人士。衛哲抓住時機進入萬國證券實習,因為表現出色,兩個月後,當時公司的總經理、有「證券教父」之稱的管金生,欽點他做自己的私人翻譯和秘書。

翻譯是衛哲的專業,通常別人做口譯都是逐字逐句翻譯。但衛哲卻懂得主動過濾掉無用信息,摘取重要信息,尤其注意將對方的言外之意準確傳達,這讓管金生甚是滿意。

阿里前高層衛哲 馬雲 36歲被馬雲看中 阿里前高層衛哲 迎職場「下一班地鐵」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從小秘書到副總 如履薄冰

實際上,管金生是個大人物,他的秘書並不好做,在衛哲之前,很少有人能在這個職位上做滿一年。

很快,他的表現得到了認可,管金生經常帶他出入重要場合,讓他得以接觸不少企業家,擴大了人脈,也打開了眼界。

三年後,25歲的衛哲一躍成為公司資產管理總部的副總經理,是當時內地最年輕的副總。少年得志,換作其他人,可能早已飄飄然,可衛哲卻如履薄冰。

1995年,原本順風順水的衛哲,遭遇職場和家庭變故的雙重打擊,管金生鋃鐺入獄,公司面臨整頓和資產重組,此時衛哲的姐姐衛紅在日本阪神大地震中遭遇不測,他需要一邊找工作,一邊挑起照顧家庭的重擔。

彌補投資「短板」 從低做起

職場的變故,讓衛哲看到了自己的短板——財務知識一無所知。抱著學習財務知識的目的,衛哲進入全球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並從頭開始,從財務顧問的職位做起。因為進步神速,一年內被破例連獲兩次晉升。

1997年,衛哲主動請纓到英國做併購業務,不辭辛苦一家家走訪企業,最終打開了局面,直到他成為普華永道最年輕的合夥人,走到了職業的天花板後,又想轉行了。

2000年的金融危機使衛哲明白:資本市場並非萬能,而自己此前從未涉足過實業,是時候彌補這個短板了,於是他又辭職了,來到建材零售企業百安居,又是從低做起,成為一名普通的財務經理。

有了此前積累的經驗,衛哲展現出驚人的領導才能。這次他只用了一年時間,就成為集團中國區總裁,這一年,他32歲。

善於學習的人,不論職場如何浮沉,最終總能在其中獲得成長。衛哲不在乎一時薪酬的多寡、職位的高低,而是用發展眼光來衡量每一份工作的價值。

阿里前高層衛哲 馬雲 36歲被馬雲看中 阿里前高層衛哲 迎職場「下一班地鐵」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由打工仔變投資人

「每到一個新的地方都是減薪減酬,但我很有自信,基本進去以後六個月,薪酬就比原來要高。」2005年,衛哲將自己的職場經歷寫成了書,總結自己的職場進階攻略。

衛哲初遇馬雲是在2001年的哈佛商學院,兩人當時都被邀請去作演講,馬雲在演講中描繪了一幅無比宏大的藍圖,起初衛哲不以為意,但一晃數年過去,衛哲發現馬雲在2001年描述的夢想沒有變,並且逐漸清晰。

「我開始理解阿里巴巴、淘寶的盈利模式,還有他的理想。」就此,他加入了馬雲的團隊。

在衛哲在任期間,集團收入大幅增長,然而到2011年,阿里巴巴B2B平台上的商家欺詐問題大規模爆發,衛哲引咎辭職。

離開阿里的衛哲,成立了嘉御基金,實現了從打工仔我到投資人的跨越,也吸引了馬雲、李澤楷及一眾知名海外投資機構的支持。

他將投資比喻搭地鐵,要相信永遠有下一班地鐵會來,「應該在下一輛地鐵來前,找到好的位置做好準備等在那裹,而不是去追那輛跑掉的地鐵,但實際上有太多投資機構想去追那輛跑掉的地鐵。」

港股SPAC上市機制1月開閘以來,大批機構和企業家參與其中,而今衛哲又趕上了SPAC的「首班地鐵」,實現自己另一個「小目標」。

阿里前高層衛哲 馬雲 36歲被馬雲看中 阿里前高層衛哲 迎職場「下一班地鐵」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室)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