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塘130呎究極納米樓!業主硬塞「豪宅風」裝修變三房一廳加旋轉樓梯 設計師現身解說:按照上帝要求去做
觀塘後巷納米樓 入口窄僅19吋
片段所示,單位入口隱身於觀塘一幢舊樓後巷,周邊電線與污水渠交錯,狹窄空間曬滿衣物,被形容猶如「九龍城寨」。單位僅130呎,戶主委託設計師「壓縮再壓縮」,把空間硬生生劃出三間房,供夫婦、就讀初中的兒子及偶爾借宿的親友使用。
每個房間的門口闊度僅約19吋(48厘米),進出需側身。兒子房以木色為主調,設有伸縮床及迷你書桌;主人房則需攀爬陡峭梯級才能進入,樓上容納雙人床,樓下勉強可放置親友床位。
「湯姆港房」在片中介紹:「一套13平的房子,1個房間、2個房間、3個房間、一個廚房還有一個衛生間。住一家三口,兩夫婦和一個快上初中的孩子。位於香港的觀塘區附近。」
在逐一展示房間時,「湯姆港房」形容設計必須精準:「所有東西都嚴絲合縫,因為稍微偏差一點點都沒辦法做到的。」他以兒子的房間為例,推拉門僅能在「卡得剛剛好」的情況下打開,書桌與收納櫃緊密排列,睡眠區域更需透過延伸床板才能讓成年人躺下。
至於閣樓主人房,他直言樓梯「真的很陡很陡」,提醒觀眾上下要「小心頭」。樓梯底下則設有隱藏式儲物空間,強調「一臂深」可放置雜物。
第三個睡覺區域其實只是地面空間,「湯姆港房」說明:「如果這邊找一套可以摺疊的沙發或者打一個地鋪,就可以再睡一個人。」

豪宅式旋轉樓梯 真身竟是雜物梯
最引人注目的,是單位中央那條「豪宅風」旋轉樓梯。對此,「湯姆港房」解釋用途:「大家一定很好奇。他一定要在這個放一些收納的空間,這個樓梯它是這樣子的,它是要這樣子走上去的。如果你要拿東西的時候,你就只能這樣子上去,然後把行李箱、甚麼其他雜物都放在這個地方,喝酒不能上樓梯。」
換言之,這條「豪宅式」旋轉梯實際上只是連接閣仔雜物區的通道。
影片公開後,網民意見兩極。有人嘆服設計師「榨乾每一吋空間」,亦有人批評「壓抑過住賓館」、「看著呼吸都困難」。更有人笑言「業主還得保持身材,不能長胖」。
事實上,這類「究極納米樓」並非孤例。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樓價不斷上升,發展商見小單位需求殷切,大量推出納米盤。根據屋宇署數據,2018年上半年動工申請中,實用面積少於150呎的單位佔比達11.1%,為近年新高。
由於香港並無規管人均面積,納米樓得以快速冒起。政府為增加供應,在批地及規劃上未有限制,間接助長納米樓「雨後春筍」式湧現。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普查》,全港住戶面積中位數雖有431呎,但仍掩蓋了部分極端細小單位的存在。
市場人士憂慮,納米樓雖迎合首置買家的入市能力,但長遠恐削弱住戶生活質素。特別是入口狹窄、樓梯陡峭等安全隱患,萬一發生火警或意外,後果不堪設想。
觀塘這個130呎單位,或許正是香港樓市畸形發展的縮影:在「樓價高企、供應緊張」的大環境下,小家庭被迫接受「極限壓縮」的生活模式。正如網民所言,「雖然很神奇,但真的很難受」。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