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 性別

投資世界裏 性別運氣風險樣樣平等

投資

廣告

在筆者成長的過程中,聽過許多迷信的說法,比如在室內打開雨傘會招來鬼魂,或飯碗內剩下的米,將會在未來伴侶的臉上形成麻子。雖然這些迷信聽起來荒謬,但它們無形中影響著筆者的行為。

在投資領域,對於性別的刻板印象同樣根深蒂固。大眾常常聽到人們認為男性天生傾向於冒險,而女性則更為謹慎;男性被視為理性的決策者,而女性則被認為是感性的投資者。
然而,這些觀念不僅過時,甚至可能阻礙了對投資的理解和參與。

強化觀念社會做法

女性能頂半邊天,如今在創造、繼承與管理財富方面的能力日益增強,亞洲地區女性掌握的財富總量已僅次於北美,位居全球第二位。
然而,即使如此,根據韋萊韜悅與世界經濟論壇聯合發布的《2022年財富平等指數》,全球女性在職業生涯結束時,預計僅能積累男性財富的76%。這一數據,無疑揭示了性別收入差距的持續存在。

在亞洲,南韓和日本的性別財富差距尤其突出,根據《2024年全球性別差距指數》,這些國家在「同工同酬」方面的得分均低於0.62,顯示出在性別平等方面的進展依然緩慢。
這一性別差距不僅僅是「女性的問題」;缺乏平等會限制整體的經濟增長與創新。據估計,如果女性的投資參與率與男性持平,全球將有望釋放出超過30,000億美元的額外投資資本。
研究顯示,男性通常更頻繁地儲蓄和投資,也更傾向於將自己視為投資者;而女性則普遍表現出更強的風險規避傾向,對自身的財務決策缺乏信心。這些研究結果,塑造了人們對兩性在投資行為方面的普遍認知。

然而,男性和女性在投資行為上的差異,更多地是受到社會和人口統計因素的影響,而非與生俱來的特質。
例如,就業狀況和收入水平,往往比性別更能影響投資行為。其中一個最顯著的差異,是對自身理財知識的認知。
根據富達投資(Fidelity)的研究,女性自認為是投資新手的比例,幾乎是男性的兩倍;許多女性對財務狀況的缺乏信心。
相比之下,能夠準確評估自己的知識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更為重要。
財務上的成功並非源自性別或天生的特質,而是取決於個人的選擇、資源的獲取,以及是否具備理性的判斷與決策能力。
打破過時的性別刻板印象,讓每個人能掌握自己的財務未來,這是現世代應該追求的目標。

作為財富管理的專業人士,筆者致力縮小投資領域的性別差距,不僅僅是將某些金融產品標籤為「女性專屬」,而是需要真正解決影響女性財務歷程的結構性問題。
例如,女性因育兒而中斷職場發展,或是更長的平均壽命,所帶來更大的退休規劃需求。
每位投資者都應該獲得符合其個人需求與目標的度身訂造方案,而這一點,女性的投資需求與男性並無二致。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萬振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