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田徹也: 預見未來的孤獨之眼 資料圖片

石田徹也: 預見未來孤獨之眼

品味生活

廣告

藝術家往往是時代的預言者,他們用畫筆勾勒未來的輪廓,卻未必能親歷自己預見的世界。日本當代藝術家石田徹也便是如此。他以超現實視角描繪現代社會的孤獨與異化,彷彿預示了一個被科技與體制支配的未來。2005年,年僅31歲的他因意外離世,無緣見證這些預言成真。但他的藝術卻超越時空,至今依然震撼人心。

2024年,筆者有幸在筆者公司拍賣行為石田的作品舉槌,並刷新了他的拍賣紀錄,這份榮譽至今難忘。

成長於日本失落十年

4月底,石田的另一力作《空置大廈內的經理座位》將再次成為焦點。此畫同樣震撼,曾被廣泛出版,並於蘇菲亞王后國家藝術中心博物館展出,成為窺探藝術家未來視野的重要窗口。
石田徹也1973年出生於日本靜岡縣,成長於泡沫經濟崩盤後的「失落十年」。他在東京武藏野美術大學修讀視覺傳達設計,畢業後曾短暫從事廣告設計,隨後專注於藝術創作。
他深受日本動畫影響,特別是《機動戰士高達》等探索人類與科技關係的作品,讓他開始思考科技進步是否真正帶來幸福。在他的畫作中,人物與機械常被融合為一,表達了對未來的隱憂——一個被科技剝奪人性的冷漠世界。

《空置大廈內的經理座位》(1996年)是石田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畫中一位西裝革履的經理,盤腿化作一張破舊的椅子,雙臂與扶手詭異融為一體,眼神空洞,彷彿失去了靈魂。
剝落的皮革、生銹的金屬與空蕩的大廈背景,訴說着日本經濟衰退的無奈,也揭示現代人的孤獨與無力感。這幅畫不僅是對「失落十年」的寫照,更預示了科技與體制對人性的壓迫。

冀用藝術喚醒人性溫暖

石田曾說:「畫筆能一筆一劃地拯救世界。」他希望用藝術喚醒人性溫暖,一點一滴修補破碎的世界。然而,他無法親眼見證這願景能否實現。
石田的預見在2025年大阪世博會中找到了共鳴。日本館的「GUNDAM NEXT FUTURE PAVILION」展出了一座17米高的《高達》雕像,單膝跪地、一手指向天空,象徵人類對未來的探索。

這座雕像與石田的藝術遙相呼應,揭示了科技帶來的希望與壓迫並存的矛盾。石田或許未曾預見這一場景,但他的作品傳達了相同的精神:在機械化的冷漠中,人類依然能找到對未來的渴望與溫暖,這正是藝術與科技共同指向的希望之光。

撰文:鄧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