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萬身家勝Taylor Swift 30歲郭如意靠AI登頂流
1994年,郭如意出生於美國加州三藩市灣區,父母是從中國移民美國的電子工程師。
童年時,她家境並不富裕,常因穿不起名牌、沒錢參加課外活動而被同學嘲笑。她自己說:「我從小被窮怕了,所以一心就想著:我得賺錢。」
十幾歲時,她自學程式設計,開始為線上遊戲如《Neopets》開發腳本,出售遊戲內資產賺取零用錢,甚至破解《寶可夢》(Pokémon)遊戲和製作推特(現稱X )機械人賬戶,展現出非凡的技術天賦與商業頭腦。
「我只是想賺點錢,沒想到這會成為我的事業。」郭如意曾在媒體採訪中笑稱。她入讀卡內基梅隆大學,主修計算機科學與人機互動,但當她就快要拿到雙學位時,做了個大膽的決定:輟學,加入PayPal(美股代號:PYPL)前行政總裁Peter Thiel的「Thiel Fellowship(蒂爾獎學金)」計劃,獲得10萬美元資助開始創業。
21歲成矽谷焦點
2015年,20歲的郭如意在問答平台Quora擔任產品設計師,認識了Alexandr Wang。兩人很投契,開始探索創業方向;2016年共同創辦Scale AI,專為AI模型提供高品質數據標註服務。
他們最早的想法很簡單:用便宜的人工眾包團隊去標註圖像數據,再用這些數據訓練AI模型,可以理解為:人工負責糾錯、AI負責學習,逐漸形成自動化的數據標註體系。
靠著這個模型,公司吸納了不少大客,包括
Tesla(美股代號:TSLA)、OpenAI,還成為美國國防部的「御用承包商」,連烏克蘭戰爭中的衛星圖像分析都找他們做。
2018年,Scale AI估值高達10億美元,兩位創始人雙雙入選《福布斯》「30歲以下菁英榜」,成為矽谷焦點。
然而到2018年,因經營理念分歧,郭如意退出公司管理層,據悉被Alexandr Wang解僱。
對此她淡然回應:「我們意見不同,但我為Scale AI的成就驕傲。」儘管如此,她保留了近5%的公司股份。
離開Scale AI的她迅速轉型,於2018年創辦創投基金Backend Capital,集資逾4,000萬美元,專注投資早期科技初創公司。
AI引入創業項目
「我喜歡幫助那些像當初的我一樣,滿腦子瘋狂想法的創業者。」她投資眼光精準,投資了金融科技公司Ramp,以及實時薪酬數據公司Pave等獨角獸企業。
2022年她創辦Passes,一個類似Patreon與OnlyFans的訂閱平台,幫助創作者透過付費聊天與獨家內容,實現收入多元化。
郭如意還把AI引入其中——她讓創作者製作自己的AI數碼分身,讓「粉絲」可以24小時和AI「她本人」聊天,體驗感甚至比真人還好。
2022至2024年間,Passes完成三輪融資,從Bond Capital等投資者募資5,000萬美元,估值達1.5億美元。平台吸引了籃球傳奇Shaquille O’Neal、體操選手Olivia Dunne及DJ Kygo等名人進駐,收入已做到年流水八位數。郭如意的目標是「讓創作者不只是網紅,更是企業家」。
Passes的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今年3月,因涉嫌托管未成年創作者的不當內容被起訴引發爭議,Passes迅速禁止18歲以下創作者,並下架相關內容,公司發言人稱指控「毫無根據」,還強調「第三方責任不能賴我們」,但風評仍一度不穩。
另外,Scale AI預計於6月1日,完成一筆重大股份轉讓交易,估值從2024年的138億美元飆升至250億美元。
她持有的5%股份價值也水漲船高,激增至約12億美元;加上其他項目資產,其名下總淨資產達12.5億美元,一舉超越Taylor Swift,成為全球最年輕的白手起家女億萬富豪。
以窮人思維打拼起家
雖然目前身家暴漲,也住在美國邁阿密One Thousand Museum豪宅,天天辦派對,出行有專屬司機,但她反覆強調,自己前十年都是靠「窮人思維」打拼的。
「我賺到第一個100萬美元的時候,生活還跟學生時代差不多;賺到1,000萬美元之後才開始『享受』生活。」
雖然郭如意在社交媒體上非常活躍,但她形容自己的日常其實「無聊到不行」。「我基本每天都在筆記本電腦前,回覆郵件、產品設計、處理合同,哪怕在度假也至少工作八小時。也因此Passes團隊對她幾乎是24小時on call。」
根據福布斯數據,全球40歲以下白手起家的女億萬富豪僅有六人,其中包括Taylor Swift、網上設計平台Canva創辦人Melanie Perkins、OpenAI
前高層Daniela Amodei、流行天后Rihanna,以及中國珠寶品牌創辦人盧億文。
郭如意不僅是榜單中最年輕的一位,更是唯一一位在退出創辦公司後,仍因股份升值而晉身億萬富豪行列的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