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佈局

在政策變遷中佈局醫療保健投資

投資

廣告

醫療保健領域仍是投資者的關鍵佈局行業,儘管政策變動加劇了不確定性,也引發市場對生物醫藥業未來獲利能力的疑慮。但2025年至今仍有部分企業達成重要醫學里程碑並創造豐厚報酬。對於醫療保健領域有興趣的投資者值得花時間留意這些脫穎而出的企業有何共同特質。

創新科技持續驅動醫療保健發展

成功突出競爭重圍的企業首要特質在於創新,這在當今市場至關重要。許多開發出突破性醫療產品的公司,不論是提升患者照護標準還是解決未滿足的醫療需求,有望獲得可觀回報。值得注意的是,同期標普500指數雖呈現跌勢,醫療保健類股卻仍維持微幅上漲。

這主要是因為如今許多新藥具有創新的作用機制,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此外,許多治療方案亦鎖定罕見疾病或新興大型市場需求,推動強勁的銷售增長。若投資者確信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能在新任局長馬蒂·馬卡里博士領導下如常運作,我們預期將有更多處於研發階段的生物科技公司從中受益。

估值頗具吸引力

醫療保健行業能否創造理想回報,估值水平同樣是關鍵因素,而當前該行業正具備進攻優勢。儘管該行業2025年至今表現優於標普500指數,但相較過往長期平均4%的溢價水平,目前醫療保健類股反而較大盤折價近20%*。其中部分受創最重的次產業,例如新興生物科技,折價幅度更為顯著。

在估值處於低位的情況下,只要有利好消息出現,醫療保健股將可能迎來反彈。以醫療保健管理公司為例, 2025年初估值處於異常低位,原因是2024年醫療成本比率上升拖累股價。但今年以來,隨著第一季盈利復甦,多數此類個股都表現良好,部分甚至出現雙位數的漲幅。此外,具防禦特性的醫療保健管理企業也持續吸引資金。

政策彈性

近期醫療保健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政策不確定性。長期投資者不應僅因政策變動就全面調整投資組合,但短期內或可關注具備較強政策韌性的企業。

其中包括在美國擁有大量製造業務和/或在美國保留大部分智慧財產權的生物製藥公司。此類佈局有助緩解成本上升壓力。投資者亦可考慮受關稅影響較小的領域,例如藥品分銷商。這些企業專注國內市場,負責將藥品從製造商配送至藥局,且因需特殊處理的複雜生物製劑帶來新增收入來源而持續受益。

即便如此,投資者仍應認知到醫療政策始終存在細微差異。雖然特朗普政府正考慮對藥品課徵關稅,但總統已簽署行政命令,要求國會與衛生及公共服務部修改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中的「藥丸罰則」(pill penalty)。此舉可能有助保護藥廠收入,並為開發癌症與心血管疾病等領域的便利口服藥提供額外誘因。更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已明確將生物製藥業定位為涉及美國國家安全的戰略性行業,並將獎勵美國本土製造業作為其關稅政策的核心部分。

後期研發階段

衡量企業韌性的另一項關鍵指標是產品管線進展:企業將候選藥物推向市場的進程如何?是否已有產品上市?我們持續認為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仍是醫藥行業的重要創新來源之一,但處於早期研發階段的企業可能更容易受到監管延誤和下行風險的影響,特別是在避險情緒持續的市場環境中。

因此,我們相信投資者可將重點放在具備積極臨床數據紀錄的後期研發階段公司,或是開發突破性產品以解決未滿足醫療需求的早期商業階段公司。這些公司已成功克服部分臨床和監管障礙,對於自身發展前景往往擁有較強的掌控力。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駿利亨德森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