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股息收益 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

以股息收益 降低投資組合波動︳張詩琪專欄

投資

廣告

回顧2025年上半年,儘管環球股債市場均出現明顯波動,然而以半年計算,環球大部分主要的股債指數普遍錄得正回報。當中南韓KOSPI指數表現較佳,錄得28%升幅;德國DAX指數及恒生指數亦分別上升超過20%;去年表現領先的美股三大指數,今年雖然繼續上升,但年初至今升幅不足6%,而第二季納斯達克指數及標準普爾500指數分別反彈15%及10%。

由此可見,即使目前美股仍處歷史高位附近,但今年的波幅與去年明顯有別。筆者預期,未來美股仍受多項因素影響,並處於波幅格局中。
自4月開始,貿易政策發展一直受市場關注,顯著影響投資者情緒。筆者預期,儘管相關消息將繼續為市場帶來波動,但相信宏觀財政及貨幣政策才是主導市場表現的主要因素。

歐股處歷史偏高水平

歐美股市目前處於歷史偏高水平,主要受到寬鬆政策支撐。年初至今歐洲央行已減息1厘,存款利率下降至2厘,融資成本下跌能帶動當地經濟。
歐元區首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季增長,創下2022年第三季度以來最大增幅;加上德國新政府批准460億歐元企業減稅措施及5,000億歐元基建投資項目,有望帶動經濟增長,為估值較低及股息率較高的歐股提升吸引力。

而今年尚未開始減息的美國聯邦儲備局,雖然與主要央行在貨幣政策上存在分歧,惟筆者預期下半年美國與環球央行貨幣政策分歧收窄。
自4月以來,市場一直關注美國通脹會否因為貿易發展而上升,以目前最新的數據觀察,不論生產或消費層面,美國通脹均未明顯急升。
隨著貿易政策暫時舒緩,市場對於未來通脹的預期亦有所下降。
美國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一年通脹預期,由今年高位6.6%下降至最新的5%,反映美國未來一年期通脹的掉期交易利率亦由3.6%附近,下降至3.3%。
假若未來貿易政策發展較4月預期溫和,對通脹的影響或會較小,且較可能屬一次性效應,令聯儲局減息的可能性上升。

美國就業市場雖降溫,但亦保持韌性,最新的工資增長仍高過通脹增幅,代表真實收入仍有所上升,有望支持美國消費市場。
在通脹溫和就業市場存在韌性下,儘管聯儲局今年未正式減息,屢創新高的美股正提前反映減息的正面效應。

高息板塊值得考慮

因減息有望降低融資成本和支持企業盈利,中長期固然是對股市有利。惟面對貿易協議限期臨近的不確定性,市場波動性有所上升,投資者宜在風險管理齊備下,待調整才捕捉潛在機會。
其中,高息板塊是值得考慮的選擇,因為當企業面對未來經濟能見度不高的情況下,預期資本開支會更謹慎,一些現金充裕的企業或會提高派息比率(Payout Ratio)。

當市場出現負面雜音令資產價格波動,股息收益便能為投資組合減低影響。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經一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