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憂不良貸款增長 彭博:部分港銀商量或設「壞賬銀行」
廣告
根據《彭博》報導,部分香港銀行(如恒生銀行及交通銀行)正初步討論成立「壞賬銀行」(bad bank),以應對日益增長的不良貸款(NPLs),雖面臨實施障礙,但反映業界擔憂。消息人士稱,銀行已與諮詢公司接洽,擬參考內地不良資產管理公司模式,回收部分貸款,惟方案支持度尚未明朗。
數據與預測
惠譽基於金管局數據估計,截至2025年3月底,香港銀行不良貸款增至250億美元(約1,950億港元),佔總額2%,創20年新高,預計年底升至2.3%,為亞太地區最大增幅,並料2026年貸款質素進一步惡化。金管局數據顯示,總資本比率24.2%、流動性覆蓋率182.5%,遠超國際最低要求,稱資產品質「可控」,撥備充足,並由外部審計驗證。
核心資料表
項目 | 詳情 |
---|---|
不良貸款總額 | 250億美元(1,950億港元) |
不良貸款比率 | 2%(預計年底2.3%) |
總資本比率 | 24.2% |
流動性覆蓋率 | 182.5% |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