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數師質疑持續經營 非睇死公司︳徐風專欄
廣告
核數師對上市公司的「持續經營」(Going Concern)狀況提出質疑,揭示該公司正面臨財政問題,有機會是流動資金不足,出現週轉不靈的情況,有流動性壓力;或公司未來一年需要償還的款項,遠遠高於目前持有的流動資金,最終或會資不抵債而造成違約等。
不過,如果單單依賴核數師提出「持續經營的重大不確定性」的意見,就「睇死」上市公司會在未來12個月內「爆煲」,則反映投資者對公司營運的理解,看得太過簡單,原因是核數師的意見,單純點出上市公司的Going Concern存有風險,而不是「篤定」這家企業無法自救,必然破產收場。
如沒有清晰理解當中的關係,只有單向的「非黑即白」思維,一見核數師有意見,就當作企業無法自救,想法就如上週五(7月11日)天文台雖然明知低氣壓接近香港,按歷史經驗會帶來連場暴雨,但最終雨都無滴,成為大眾笑話。
抓緊機遇即可渡過難關
事實上,即使核數師提出質疑,但上市公司只要繼續核理好債務,出售資產或用各種財技集資抽水「籌旗」,償還最迫切的貸款等,讓銀行及債權人感到滿意,願意為即將到期的債務展期,都可以救得一時,靜待行業曙光初現。
撰文:經一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