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展王國龍任內三大爭議!離職記招遭小股東狙擊「拎完花紅扮喊退場」:原來仲高風險過買比特幣
領展王國龍退場 從街坊到財團的三大爭議
領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The Link REIT,股份代號:823)於2005年11月25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前身為房委會持有的商場與停車場資產,涵蓋多個公共屋邨。政府以「釋放資產價值」為由,將180個屋邨商場、街市及停車場打包私有化,交由新成立的「領匯管理有限公司」管理並上市。
領展上市後,開始推行「資產優化計劃」(AEI),包括翻新商場、街市及設施,並積極加租,引入連鎖品牌,令租金收入逐步上升。然而,此舉亦招致社區批評,認為破壞基層經營空間。
2014年,領展正式成為恒生指數成份股,躋身藍籌行列,進一步吸引機構資金。
行政總裁王國龍自2009年加入領展前身領匯,初任首席財務總監,僅一年便晉升為行政總裁。他主導轉型部署,將領展由屋邨街坊商場營運者,逐步推向國際大型地產投資信託地位。
在其帶領下,領展股價從十多元起步,一度於2019年升至接近100元高位,2014年更成功晉身恒生指數藍籌股。然而,近年股價已回落至約40多元水平,儘管如此,與16年前相比仍錄得超過一倍升幅。
三大爭議:從街坊到財團的轉變
加租翻新趕舖潮 「資產優化」犧牲基層
王國龍上任初期推動「資產提升計劃(Asset Enhancement Initiative, AEI)」,大規模翻新領展商場,藉此提升租金回報。據領展年報披露,2015至2020年間,已有超過50個物業進行資產升級,平均租金倍增,部分更升幅高達兩至三倍。
受影響商場包括:
- 天瑞商場(天水圍):多個老字號小食店、文具舖遭清場,引入連鎖品牌。
- 樂富廣場:2017年翻新後轉型為中高檔商場,麥當勞、759阿信屋等街坊商戶被逼搬遷。
- 愛民邨街市:翻新後引入現代檔位設計,租金暴升,多個經營數十年的老字號攤檔結業。
居民與基層團體多年來批評此政策令「基層生活空間商品化」,2018年、2021年均有地區團體發起抗議行動,要求領展凍租、保障原有小商戶續租權,惟均未獲正面回應。
瘋狂沽售物業 本地社區資源「賣豬仔」
在王國龍任內,領展於2014年起實行「資產循環策略」,出售被視為「非核心物業」的屋邨商場與街市。截至2023年,合共沽出139項本地物業,涉資超過400億元,包括:
2017年以238億元出售17個商場予私募基金Gaw Capital(基滙資本),創當時本港最大型商場組合交易。
2020年再出售12個物業予港資及中資財團,當中包括慈雲山中心、紅磡黃埔花園商場等。
引發最大爭議的是,這些資產原屬房委會公共資產,2005年以「惠及公眾與小投資者」之名上市,後來卻淪為地產炒作標的。
社福界與地區議員批評:轉售後租金進一步飆升,私營買家無需承擔任何社會責任,變相「抽乾香港社區資源」。
去社區化、國際化擴張、地產基金化
王國龍任內將領展定位由「本地社區型REIT」轉型為「亞太區綜合型房地產投資信託」,並於2017年起大舉投資海外地產,當中包括:
- 2017年斥資約60億元購入北京東方廣場部分寫字樓。
- 2020年投資約80億元入股澳洲悉尼昆士蘭商場。
- 2021年更進軍英國,以逾30億元購入倫敦寫字樓100 Cheapside。
然而這種國際化布局未能平衡本地公眾期望。儘管令基金多元化、增加收入來源,但也造成其與原有「服務基層社區」的角色出現嚴重脫節。批評者指出,領展在「賺盡全球租金」同時,卻漠視香港居民的生活質素與社區完整性。
更甚者,在2023年香港經濟復甦疲弱、街坊生意慘淡之際,領展仍堅持上調部份商戶租金,引發新一輪商舖結業潮。網民形容其為「收租怪獸」、「發跡於基層,最終反噬基層」。
小股東怒轟「五供一」供股:我唔係預咁玩!
王國龍雖成功將領展打造成市值逾千億、跨境投資的大型REIT,卻同時被貼上「地產化、資本化、非人化」標籤。他的退場未能平息散戶與基層的怒火,也突顯一個由公共資產起家的機構,如何在商業邏輯主導下走向與社會脫節的發展路。
尤其是王國龍任內推出「五供一」供股籌188億,折讓近三成,惹起散戶不滿。一位自稱「前領展苦主」的小股東憤怒表示:
「我以前以為安分守己收下息好穩陣,點知原來仲高風險過買比特幣。少不更事送過好多錢俾領展洗,今次供股後正式分手。」
而對於王國龍記者會上的感性離場,不少網民與散戶炮轟其「假戲做足」:炒完人出大花紅俾自己,食飽飽後拍拍屎窟退場扮慘!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