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不宜太有主見
文中引用了一段1998年刊登於《The Weekly Standard》的虛構新聞:「今天早上市場大漲,沒人知道為甚麼,也沒人事先預測到。」(The market rallied early this morning for reasons nobody understands and nobody predicted.)雖然只是虛構情節,但放到今日,仍是對金融市場極具諷刺意味的真實寫照。
大多數投資者往往希望透過業績、經濟數據、消息面來預測市場走勢,將好消息等同升市、壞消息預示跌市。初時看似合理,但實際往往走勢很快就偏離預期。
正如4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加徵關稅行政命令,當時市場一度急挫,評論紛紛唱淡美股,結果美股卻一路高歌猛進,標準普爾500指數更創下近百年新高。
AI收益開始見真章
這讓不少朋友都感到疑惑,難以明白「為甚麼市況會上升?」但筆者想說,這個問題本身就錯了方向。投資從來不是要預測市場的未來,而是學懂觀察市場的實際反應。
市場充滿消息與雜音,即使是同一則消息,也可能出現截然不同的解讀。
近日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VIX)再創新低,有人認為市場穩定無憂,有人則擔心過度樂觀埋下風險種子——到底哪個解讀正確?其實根本無需糾結。真正重要的,是市場實際的走法,而非讀者對新聞的演繹。
這幾天正值科技巨頭公布業績,最新的例子就更有說服力:Meta Platforms(美股代號:META)和微軟(Microsoft,美股代號:MSFT)都交出強勁業績,雙雙錄得收入與盈利增長,最重要是人工智能(AI)業務開始帶來實質回報。
Meta提到AI已推動廣告效能與平台用戶活躍度,而 Microsoft的Azure雲端服務與AI模型整合進一步提速,AI應用成為收入增長主因。
市場對此反應正面,業績公布後股價齊齊上升,進一步印證了投資AI不再是純憧憬,而是開始見真章。
這就說明真正關鍵不是讀者怎樣分析一間公司前景,而是市場是否受落。只要市場受落,股價自然愈升愈有;反之,若績後仍然弱勢,就不要抱著「市場錯了」的心態逆勢操作。
太多投資者高估了自己的判斷,低估了市場的力量,最終輸在「太有主見」。
筆者一直強調,要放眼大方向,避免為短期波動所迷。根據統計,美股七成時間處於上升期,投資若只懂估頂估底,反而錯過真正可觀升幅。投資的本質不是爭拗誰對誰錯,而是找出趨勢、跟隨趨勢,並在風險可控下讓利潤奔跑。
總結而言,與其嘗試預測市場「點解升」,不如專注觀察市場升完之後「反應點」。當讀者見到強勢股績後破頂、市場明顯受落時,順勢操作反而更有效率。
只要做好風險管理:定好止蝕,不穿就繼續坐,那麼就無需對每一個新聞都過度解讀,更不會錯過牛市中的真正機會。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