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廈難言樂觀 入手物業與股票宜審慎
香港商業地產,尤其是寫字樓市場,表現較住宅市場差且復甦困難,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經濟環境與需求疲弱。
全球經濟波動及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影響企業信心,導致寫字樓租賃需求下降。
據高力國際(Colliers)2025年的調查,31%的香港寫字樓租戶,對未來12個月業務前景持負面看法,超過持正面看法的28%,顯示企業情緒審慎,擴張意願低。
許多企業採取「以少換多」策略,縮減辦公空間以優化成本,進一步壓低需求。
靈活辦公逐漸普及
(二)高空置率與租金壓力。
香港寫字樓市場面臨高空置率,仲量聯行指截至6月底整體香港商廈空置率已升逾13%,遠高於住宅的低單位數空置率。
隨著企業縮減辦公面積或轉向靈活辦公模式(如共享工作空間),甲級寫字樓的空置率持續高企。同時,業主為吸引租戶被迫降低租金,導致寫字樓投資回報率下降,復甦動力不足。
(三)遠程工作與辦公模式改變。
疫情後,混合工作模式(部分在家辦公)在香港逐漸普及,企業對大型辦公空間的需求減少。
科技公司和跨國企業尤其傾向於靈活辦公,進一步削弱傳統寫字樓市場的需求。
(四)高利率環境影響融資。
全球高利率環境增加商業地產的融資成本,影響開發商和投資者的資金流動性。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受全球利率波動影響顯著,商業地產項目的投資回報周期被拉長,抑制了市場復甦。
(五)供應過剩與競爭加劇。
過去五年香港新增寫字樓供應主要集中在九龍東(如啟德及觀塘)及新界北,2021至2023年新增供應超100萬平方米,而同期需求增長不足50萬平方米。非核心區新寫字樓因配套、交通便利性弱於中環、金鐘等核心區,空置率更高,進一步拉低整體市場表現。
(六)寫字樓退出難度大。
寫字樓投資門檻高(單套總價通常超千萬元),且租金受企業經營影響波動大;且交易流動性差(年均成交不足千宗),若空置率上升,投資者可能面臨「租金覆蓋不了按揭」(現在寫字樓租金回報率隨時只得2厘至3厘,但商廈難以承按,就算銀行願意融資,利率隨時要5厘至6厘以上)的風險,進一步抑制投資信心。
展望未來,香港商廈巿場仍不樂觀,投資者對相關物業或上巿公司的股票,宜倍加審慎。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