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升溫及需求韌性 油價迎來布局機會
一方面,美國商業原油庫存意外下降,緩解了市場對需求疲軟的擔憂;另一方面,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OPEC+)宣布自9月起逐步增產;加上國際能源機構(IEA)下調全球需求增長預期,使得油價上行空間受限。
此外,地緣政治風險再度升溫,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對俄羅斯原油買家實施次級制裁,進一步增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
根據供需基本面分析,週三美國能源部公布的數據,截至上週五(1日)當週,美國商業原油庫存減少300萬桶,至4.237億桶,遠低於市場預期的增加20萬桶,並較五年同期均值低6.5%。
與此同時,汽油庫存減少130萬桶,蒸餾油庫存亦下降60萬桶,顯示儘管夏季出行旺季接近尾聲,成品油需求仍具韌性。
OPEC+宣布增產
煉油廠產能利用率攀升至96.9%,接近歷史高位,反映煉油商正積極應對市場需求。然而,美國原油日均產量微幅下滑30,000桶至1,328萬桶,主要由於油價回落,導致部分頁岩油商放緩鑽井活動。
另一方面,8月初,OPEC+召開會議並決定自9月起每日增產54.7萬桶,完全逆轉了此前自願減產的措施。這一決策基於對「全球經濟前景穩定」及「當前市場基本面健康」的評估,尤其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低庫存水平。
然而,此舉亦引發市場對供應過剩的擔憂,尤其是考慮到IEA預測2025年非OPEC+國家的供應將增加140萬桶,其中美國、巴西及圭亞那的產能增長尤為顯著。不過,儘管OPEC+宣布增產,但市場對其成員國的執行力仍存疑慮。
此外,IEA在7月報告中將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下調至每日70萬桶,為2009年以來最低水平(不含2020年疫情時期)。
需求放緩的主要原因是OECD國家消費停滯,而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和印度)的增長不足以完全抵消這一趨勢。
美國能源部則預測,2025至2026年全球需求增長將幾乎完全由非OECD國家推動,其中印度與中國合計貢獻約90萬桶的增量。
地緣政治與政策風險方面,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威脅對購買俄羅斯原油的國家實施「100%次級關稅」,以進一步施壓莫斯科結束烏克蘭戰爭。若此政策落地,印度等主要俄油進口國可能被迫尋找替代供應源,短期內或導致市場緊縮。
分析機構ING估計,約每日170萬桶的俄羅斯原油出口面臨風險,這可能推升布蘭特原油價格至每桶90美元以上。
然而,市場擔憂此舉可能加劇全球供應碎片化,促使俄羅斯以更大折扣向中國等不受制裁影響的買家出售原油,從而削弱制裁的實際效果。
建議投資者可於64.93美元購WTI原油(9月)期貨,目標價70.39美元;止蝕62.24美元。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