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 理財規劃 資料圖片

明智理財規劃:儲蓄v.s.投資

理財

廣告

每當讀者討論理財規劃時,最基本的便是從收入管理著手。當每月收入扣除生活必要開支後,會如何運用餘下資金——全數儲起建立安全網、用作投資並把握資產升值的機遇、交由外圍環境決定、或是認為「Cash is King」(現金為王)?

根據富達國際《2025年亞太區投資者調查》顯示,香港投資者對股票投資的興趣持續,近半數表示會於未來12個月維持股票配置;另有三成三受訪港人計劃增加股票配置。
至於定存方面,即使近月定儲回報回落,也有三成八的本港投資者有意增加該配置。

現金提供財政安全感

現金儲蓄可視為理財基石,最大優勢在於流動性高,可以隨時調動,靈活應付緊急情況,而且較少涉及市況波動的風險,相對安全和穩健。
過往幾年利率較高的情況下,同時能賺取銀行的利息回報,深受重視保本的人士歡迎。但是銀行儲蓄利率相對較低,長遠而言,儲蓄戶口中的實際資產價值,會因無法抵禦通脹而慢慢貶值。

若希望有效累積財富,可考慮把資金投放於股票、債券、物業等不同風險資產。隨著時間的推移,或可獲得資本增長的效果。
然而,各項資產會因應市場波動影響價格,因此存在一定程度的風險,回報亦非保證,換句話說,即有損失全部或部分本金的可能性。
而明智與健康的財務規劃,並非「現金」或「投資」二選一,而是應善用兩者互相配合。儲蓄為確保財務靈活性;投資則為長線資產增值鋪路。
因此大家可考慮把每月收入分成三份,一份應付日常開銷、一份留作儲蓄應急,一份用於投資,這樣既能保障生活質素,並可把握資產增值機會。
至於每月收入分配的比例則因人而異,建議現金儲備可以三至六個月的生活必要開支作參考,確保遇上突發狀況也不會即時陷入困境,能力容許下,亦可保留更高流動資金,以滿足短期目標的需要或大額消費。

而定期定額的投資形式亦是其中一個考慮方案,因投資市場會受各種因素影響如經濟、地緣政治、投資者情緒等而波動。

規律投資並定期檢視

但長遠而言,大部分市場的資產價格多呈現增長,與其不斷捕捉買入與賣出的時機,培養規律的投資習慣更為重要,既可把握資產增值的長線趨勢,亦能避免因市場情緒而左右投資決策。
理財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方程式,而是需要隨時檢視及靈活調整。
隨著人生階段、經濟能力、環境的變化,大家應保持規律及定期檢視整體投資及財務狀況,適當調整儲蓄與投資的比例,有助保持財務健康及增值動力,實現穩健而長遠的財富目標。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經一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