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

礦工男8000枚比特幣意外長埋堆填區!前度女友「唔識區塊鏈」嫌挖礦嘈吵間接釀成痛失70億悲劇

虛擬投資

廣告

在加密貨幣世界裏,最廣為人知的傳奇,除了「1萬枚比特幣換兩塊薄餅」之外,恐怕就是這宗「8000枚比特幣埋身邊垃圾場」的荒誕故事。主角是威爾士紐波特(Newport)的IT工程師James Howells,他在2009年以一台戴爾XPS手提電腦挖得8000枚比特幣(BTC),按現時市價約值9億美元(逾70億港元)。然而,命運的轉折卻源於一次家居大掃除——硬碟與其他雜物一併被丟進垃圾場,從此埋葬在數十萬噸廢料之下。

從加密貨幣礦工 到一失足成千古恨

報道指,Howells自小受任職微晶片工廠的母親影響,對電腦硬件極有興趣。2008年底,他在論壇首次接觸到比特幣理念,翌年便投入挖礦行列,成為全球僅有的數名早期礦工之一。當時他只是抱着實驗心態,每晚間歇性運行電腦,10星期便累積8000枚BTC。那時這些虛擬幣幾乎一文不值,他甚至因女友嫌噪音大而停止挖礦。

2010年,手提電腦因檸檬汁意外報廢,Howells將零件拆賣,唯獨保存了存有比特幣私鑰的硬碟,隨手擱在抽屜裏。三年後的一次清理,這塊硬碟被誤放進垃圾袋,最終由當時的伴侶送到Docksway垃圾填埋場,深埋在多達140萬噸廢料的Cell-2區域。

2013年底,比特幣價格急升,Howells驚覺自己錯失鉅款,開始不斷向紐波特市議會申請開挖。市府多次以環保風險、公共安全、成本過高及法規限制為由拒批,更引用廢棄物處置法例指硬碟所有權已歸市政。

據知,為了爭取許可,Howells不惜籌組專業團隊,計劃動用AI機械臂、無人機、機械犬精準搜尋,並承諾將25%尋回所得捐予全市居民。然而市府始終不為所動。2024年,他入稟高等法院要求開挖及索償4.95億英鎊,最終被裁定「缺乏成功可能性」,訴訟敗訴。

加密貨幣 (圖片來源:X@James Howells)
(圖片來源:X@James Howells)

由垃圾場轉戰區塊鏈

報道又指,敗給現實與法律,並未讓Howells放棄「暴富夢」。在歷經長達12年的漫長搜尋後,Howells已決定放棄對其曾經丟棄的一個內含8000 BTC(單價計算約合9.2 億美元)的硬盤搜尋行動。

他在今年5月透露,有意將8000枚比特幣的部分權益代幣化籌資。近日更公布最新方案——把全部8000枚BTC映射為8000億枚名為Ceiniog Coin(INI)的代幣,每枚INI錨定1聰價值,建基於比特幣網絡,並計劃與Stacks、Runes及Ordinals等協議整合,預計年底推出。

Howells在宣佈時語帶挑釁:「你可以封鎖大門、控制法庭,但你阻不了區塊鏈。」然而市場現實冷峻,這批比特幣私鑰仍深埋垃圾場,無法真正流通,代幣價值能否獲投資者認同仍屬未知之數。

這宗延續13年的尋寶傳奇,在加密社群中既是警世故事,也是投機熱話。支持者視之為對制度與中心化權力的反擊;質疑者則認為,若無法動用底層資產,任何代幣化產品都只是「情懷炒作」。

對香港投資者而言,這提醒了數碼資產的最大風險——私鑰一旦遺失,資產將永遠消失,無論價值多高也無法挽回。

延伸閱讀:Pie&Tart教材式免疫結業潮!食客激讚二十七年「清泉模式」吊打全港短命餐廳:睇分店布局就知點解唔執笠

延伸閱讀:「真香港製造」TWEMCO復古跳字鐘爆紅 台灣旅客攻陷大角咀買手信 商家拉閘暫停直銷:這就是60年本地生產魔力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unsplah@executium、X@James Howe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