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外賣平台亂象 食店以AI「照騙」 扮豪裝餐廳吸客 真身只是個簡陋廚房?
廣告
近日內地傳媒揭發,內地外賣平台上,部分餐廳使用AI生成的虛假門店頭像,展示醒目招牌、座無虛席的堂食區及排隊人龍,吸引消費者點擊,實則背後可能是簡陋廚房或小作坊。美團及餓了麼已因事件成立專項小組治理,內地《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亦將於2025年9月1日起施行,為規範AI圖片提供法律基礎。港人北上點外賣頻繁,需警惕「照騙」陷阱,以免影響消費體驗。
調查揭露:AI頭像與現實脫節
內地《澎湃新聞》實地探訪上海四間疑似使用AI照片頭像的外賣平台餐廳,發現其頭像均為AI生成,與實際店面嚴重不符:
- 山野人家(中山北一路店):頭像展示亮麗燈牌及滿座食客,標榜「絕無預製菜」。實地僅為20平方米廚房,掛簡易招牌,兩名廚師在堆滿食材的環境中炒菜,無堂食區。
- 川婆娘:頭像為橘色招牌門店,門口顧客聚集,標註「堂食店、無預製」。實際位於大廈二樓美食城,僅為外賣檔口,設一兩張桌椅但無堂食顧客。
- 米大亨:頭像顯示綠底白字招牌,店內外人潮湧動。實地為商場地下美食城一間自選餸菜快餐店,無「米大亨」招牌。
- 未命名川菜餐館:頭像宣稱為川菜堂食店,真身竟為上海菜餐館,店員坦言「川菜僅供外賣」,無堂食服務。
AI頭像產業鏈:低成本高回報
小紅書及微博充斥兜售「餐飲店AI頭像廣告」的帖子,宣稱可生成「市井風、有故事感」的門店圖,成本僅40人民幣(約44港元),聲稱「點擊率暴漲」。此產業鏈利用AI低成本優勢,助中小餐廳在競爭激烈的外賣市場搶流量,但損害消費者信任。
平台回應與監管升級
美團表示,其《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審查登記規範》禁止使用虛假門頭圖,AI生成頭像涉嫌誤導,已成立專項小組要求商家整改,並升級演算法識別AI圖片。餓了麼亦組建治理小組,完善規則及技術手段。2024年,內地外賣市場交易額達1.3萬億人民幣,平台競爭激烈,監管漏洞卻或讓「照騙」屢禁不止。
法律框架:新法規即將施行
上海律師趙匡人向《南方都市報》表示,AI生成頭像若誤導消費者對經營場所的認知,涉嫌違反《食品安全法》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構成欺詐或虛假宣傳,可能面臨5萬至20萬人民幣罰款。平台未盡審查義務或需承擔連帶責任。《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將於9月1日起生效,第10條要求發佈AI生成內容須主動標識,違者可罰款1萬至10萬人民幣。此法規將為治理「照騙」提供法律依據,推動平台規範化。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