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位思考 同理心 資料圖片

甚麼是換位思考 培養同理心關鍵指南

商業

廣告

換位思考,心理學上稱為「視角轉換」(Perspective-taking),是一種透過想像他人觀點來理解其感受與行為的認知過程(Galinsky et al.)。這並非僅僅是「同理心」,因為同理心更多涉及情緒共鳴,而換位思考則是從理性角度分析他人的立場與動機。

舉個例子,當閣下的朋友在聚會中頻頻檢查手機,你可能覺得他不尊重你;但若能換位思考,想像他可能正在處理緊急工作或家庭事務,你的負面情緒就會緩解。

增進溝通解決衝突

這種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從家庭關係到職場溝通,都能發揮重要作用。
研究顯示,換位思考能有效改善人際互動的質素(Todd & Galinsky)。在家庭中,父母若能理解孩子的壓力來源,就不會輕易責難;在職場,上司若能體會下屬的工作負擔,就能更合理地分配任務。換位思考不僅能減少誤解,還能促進合作與創意。
例如,在團隊中,當成員能從彼此的角度看待問題時,更容易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Ku et al.)。

因此,培養換位思考能力,不僅能讓我們成為更好的溝通者,也能提升我們的領導力與問題解決能力。
換位思考能讓溝通更有效。當我們能從對方的角度理解其需求與感受時,我們更容易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

主動提問與傾聽

例如,當身邊的伴侶抱怨工作壓力大時,若可換位思考,理解到他是需要支持而非建議,就不會急於提供解決方案,而是選擇傾聽與安慰。這種溝通方式能讓對方感受到被理解,從而建立更深的連結。
換位思考也是解決衝突的關鍵。在爭執中,我們往往只看到自己的需求與立場,忽略了他人的感受。
倘若能換位思考,我們就能看到問題的多面性,從而找到雙贏的解決方案。

例如,在職場中,當兩個部門因資源分配產生衝突時,若雙方能從彼此的角度理解對方的需求,就能更容易達成共識。這種能力不僅能化解矛盾,還能促進團隊和諧與合作。
要培養換位思考能力,首先需要學會主動提問與傾聽。在與他人互動時,不要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而是多問對方的感受與想法。
例如:「這件事情對你來說意味著甚麼?」或「你希望我如何支持你?」這類問題能幫助你更深入理解對方的立場。
同時,傾聽時要注意細節,包括對方的語氣、表情和身體語言,這些能提供重要的線索。
此外,模擬練習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你可以嘗試在日常情境中,刻意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例如,當你看到一位同事獨自加班時,試著想像他可能面臨的壓力和挑戰。這種練習能讓你在真實情境中,更自然地運用換位思考。

此外,角色扮演遊戲也是一種有趣的練習方式。通過扮演他人的角色,能更真切地體驗到身邊人的感受與需求。

理解對方立場

在處理人際關係中的換位思考時,要了解兩個思想陷阱:了解不等於認同,以及過分解讀和投射。
一個常見的誤區是,以為換位思考就意味著同意對方的行為或觀點。
事實上,換位思考只是理解對方的立場,並不代表你必須認同。例如,當你理解到一位同事因為壓力大而表現得暴躁時,你可以選擇包容,但不需要認可他的行為。這種區分能讓你在保持同理心的同時,也能堅守自己的原則。
另一個誤區是過度投射,即將自己的情感與經驗強加於他人。例如,當你看到朋友在關係中猶豫不決時,可能會因為自己有過類似的經歷,而過度解讀他的感受。

要避免這種情況,你需要保持客觀,並儘量從對方的背景與性格出發去理解他的行為。這需要一定的自我反思與控制,但能讓你的換位思考更加準確與有效。
在家庭中,換位思考能減少衝突、並增進親密度。
舉例當發現父母對你的職業選擇有意見時,若能換位思考,理解到他們是出於關心與擔憂,你就能更平靜地與他們溝通,而不是立即反駁。這種溝通方式能讓家庭關係更加和諧。

有助職場互動

在職場中,換位思考能提升團隊合作與領導力。例如,當員工被要求在緊迫時間內完成任務時,若能理解到上司可能也面臨壓力,或許便不會急於抱怨,而是選擇合作與支持。這種態度能讓你在職場中獲得更多的信任與尊重。

而在社交場合中,換位思考能讓你成為更受歡迎的人。
舉例當你發現朋友在聚會中顯得沉默時,若能換位思考,理解到對方可能不適應熱鬧場合,就能主動與他聊一些輕鬆的話題,讓他感到被關心。這種細膩的互動,能讓你的社交關係更加穩固。

換位思考 同理心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撰文:樹洞香港企業顧問團隊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