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娛樂及媒體行業 AI成增長火車頭
較早前,無綫電視myTV Super Facebook公布,香港電視界首部AI生成連續短劇《在我心中,你是獨一無二》即將首播。
這部短劇的賣點是全部由AI生成,可見人工智能的進步程度,已經做到真假難分的地步。

影片廣告增長亮麗
羅兵咸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媒體行業主管合夥人邱麗婷說:「內地業界較早前亦利用相關技術生成短劇,這些短劇類似動畫類產品,不會完全取代傳統拍攝方法,兩者可以共存。人工智能令相關行業出現更多刺激點,以及新的消費。」
羅兵咸永道早前發布《2025至2029年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展望:香港摘要》,指出香港娛樂及媒體行業將穩步增長,預計2029年市場規模將達150億美元,2024至2029複合年增長率為2.26%。
香港娛樂及媒體行業主要分為四個範疇,包括互聯網廣告、OTT串流影片、電影及現場音樂,雖然數碼轉型帶來極大的衝擊,但是未來五年仍會保持增長。
2024年香港互聯網廣告收入達18億美元,預計以7.4%年複合增長率,增至2029年的26億美元。
互聯網廣告主要分為四大類,分別是分類廣告、付費搜尋廣告、其他展示類型廣告及影片廣告,當中影片廣告成長最快,年複合增長率達8.5%;2029年將佔整體市場29.3%。
香港OTT串流平台市場預期將持續發展,2024至2029年複合年增長率為4.6%,收入將由4.9億美元增至6.13億美元。
OTT串流平台市場競爭激烈,除國際知名品牌Netflix、Disney+、Amazon Prime Video、Apple TV以外,還有本地平台viuTV及myTV SUPER。
邱麗婷說:「串流平台百花齊放,每個消費者往往訂閱多於一個平台,用以收看更多感到興趣的節目。」
對比東南亞地區,香港地區的觀眾顯然較為願意花錢,以訂閱為主,並且選擇不用收看廣告的月費計劃。

啟德體育園發揮作用
雖然近期香港戲院出現結業潮,電影市道似乎委靡不振,但是該報告指出香港電影未來五年仍有望穩步增長。
2024年,香港整體票房收入下滑至1.72億美元,不過,預計2029年將攀升至2.1億美元。
2024年《九龍城寨之圍城》香港票房收入近1,400萬元,《破•地獄》更超過2,000萬元。
今年累計票房最高的電影名單,內地《哪吒2》及美國《F1》佔據首兩位,而港產片《誤判》和《爸爸》,則分別排名第四位和第七位,表現亦不俗。
今年1月,香港電影發展局推出「電影製作融資計劃2.0」,加大政府對本地製作的資助,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亞太區電影中心及發行樞紐的地位。
現場音樂(包括演唱會及音樂會)的收入料將持續增長,預計2025年將增至2.07億美元,並將繼續保持上升勢頭至2029年達2.18億美元。
剛於3月啟用的啟德體育園發揮帶動作用,4月四場Coldplay演唱會吸引18.4萬人次。
G.E.M.鄧紫棋剛剛完成五場演唱會,之後還有NCT DREAM、SEVENTEEN、TWICE、MAMA
Awards;2026年1月南韓BLACKPINK演唱會,
惟門票在90分鐘內售罄。
羅兵咸永道香港娛樂及媒體行業合夥人黃志揚認為:「規模升級、設施先進的表演場地,將為香港帶來更多國際級演出機會,不但提升門票及周邊收益,亦將惠及旅遊及相關產業。」
智能電視增長空間大
邱麗婷說:「電視經歷改朝換代,由模擬廣播到數碼廣播,現時進入互聯網時代,令電視也像手機一樣,可以選取不同的應用程式。」
無論模擬或數碼廣播,電視台都無法準確掌握收視率,一般需要透過電話訪問,或者在用戶家中增設儀器。
但是透過互聯網廣播,電視台能夠獲取各方面的數據,從而進行分析,推送用戶看似感到興趣的內容或廣告,達到精準推廣的目的。
生成式AI顯著提升智能電視對觀眾和廣告商的吸引力,帶動廣告高速成長,智能電視在電視廣告收入的市佔率,將由2020年的5.9%,躍升至2024年的22%,預計2029年將佔據近45%,規模約達510億美元。
此外,生成式AI透過壓低成本與縮短製作週期,正在顛覆影片廣告生產流程;若再結合可自動化買賣廣告的程式化電視(Programmatic TV),將進一步擴大智能電視的增長空間。
羅兵咸永道香港娛樂及媒體行業合夥人程元珀表示:「生成式AI彷如創意的放大器,對業內多個關鍵領域,尤其是廣告業發揮更大影響力。AI的變革潛力將遠超前代技術,不僅能催生全新商業模式,更可為消費者帶來前所未有的個人化與沉浸式體驗。」
流量為王
數據顯示,未來五年香港娛樂及媒體行業將持續由「消費者付費」轉向「廣告支出」,與全球趨勢一致。
預計2029年,「廣告支出」佔整體產業的比重將由2020年約兩成提升至近三分之一。
「消費者付費」指消費者主動付費購買服務,包括訂閱OTT串流平台,但是由於經濟不景,消費者傾向減少消費,例如寧願收看廣告,所以令「廣告支出」增加。
香港娛樂及媒體企業正加速轉向廣告和訂閱並重的收入模式,並且將重點從一次性交易轉移至可持續的數碼收入來源。
消費者對個人化、沉浸式體驗的需求日增,促使企業投放資源打造優質內容與服務,提供引人入勝的用戶體驗。
邱麗婷說:「與其說『內容為王』,其實是『流量為王』,企業創作優質內容的同時,需要想辦法吸引觀眾,包括進行各種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