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市 韌性 資料圖片

逆市展現韌性 麥當勞繼續擴張

美股

廣告

有48年派息年年遞增紀錄的麥當勞(McDonald’s,美股代號:MCD),距離50年的目標已不遠,躋身「股息王」之列在即。面對本土美國市場消費市道轉弱、內地餐飲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公司上季同店銷售仍能全線恢復增長,充分表現快餐業王者的韌力。

截至2024年底,麥當勞全球門店數目超過43,000間,當中九成半以特許經營營運,遍及100多個國家及地區,特許經營服務員工總數達220萬人,每日服務客戶超過7,000萬名。

收租佬大發現

7月底,麥當勞委託了仲量聯行,公開招標放售本港八個連租約物業,總市值約12億元,9月16日截標後有結果。物業組合涵蓋八間麥當勞餐廳,分別位於尖沙咀、銅鑼灣、旺角、堅尼地城、大角咀、元朗、荃灣及慈雲山地區,建築面積介乎6,800至19,000平方呎,其中面積最大的尖沙咀星光行地下連地庫最為市場注視。
而市場話題,亦由商舖招標放售,變為大發現,原來麥當勞持有大量旺舖收租。

「四式」全球開舖賣漢堡

事實上,麥當勞一向不只賣漢堡薯條,有不少收入是來自特許經營費、向特許經營商銷售物資供應、甚至做埋「收租佬」。
基本上,所有門店離不開四種營運模式,最原始基本的是自營店(McOpCo),即是由設備及門店物業擁有權,均由麥當勞自家投資,租金收入以至經營溢利全歸公司所有,此類門店數目佔整體約5%,絕大部分在美國本土市場。
另一種則是外資關聯公司營運(Foreign-Affiliated),麥當勞牽涉設備及物業投入,投資相對少,除向海外關聯公司收取特許經營費外,亦會按持股比例收取營運溢利;此模式門店佔整體約25%。

至於發展授權(Developmental License),麥當勞不涉及設備及物業投入,更不牽涉股權投資,純粹將特許經營授權予第三方,按銷售收入收取特許經營費,此類門店數目佔整體大約20%;最後一種是常規授權(Conventional License),麥當勞擁有門店物業,由授權的特許經營商營運,故此除收取特許經營費,同時會收取租金,此類門店數目佔整體達50%。
據估算,麥當勞有兩至三成收入是來自商舖物業租金,市場估計,其全球投資物業組合價值數以百億美元計。
過往便有基金投資者建議麥當勞,將投資物業組合分拆為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上市,但管理層研究後,認為不符合整體股東利益,未有接納分拆建議。

上季同店銷售回復增長

回顧最新季績,麥當勞截至6月底止第二季綜合收入68.43億美元,按年上升5.4%,高過市場預期。當中來自特許經營的收入有42.13億美元,增長6.9%;來自自營門店的收入輕微下跌0.1%,至24.58億美元;其他收入1.72億美元,增加93.3%。
期內同店銷售全面轉正增長。整體環球同店銷售按年增長3.8%,當中美國市場增長2.5%、專注已發展地區的國際營運市場增長4%、涵蓋發展中地區的國際開發授權市場表現最好,同店銷售增長5.6%。
公司特別提到季內銷售總額約90億美元,增長8%;過去12個月,銷售總額約330億美元。

經營溢利32.32億美元,上升10.7%,當中包括4,300萬美元涉及重組計劃的稅前開支;經營溢利率47.2%。撇除的話,經調整經營溢利增加7%。純利22.53億美元,上升11.4%;每股攤薄盈利3.14美元,增幅12.1%。
經調整純利22.86億美元,增加6.5%;經調整每股攤薄盈利3.19美元,增幅7.4%,市場原先預測為3.15美元。

料全年經營溢利率45至49%

按管理層早前披露,2025年資本開支介乎30億至32億美元,大部分會投入新店擴張,預計全球開店數目約2,200間,當中美國及國際市場分別佔600間及1,600間;而全年門店淨增加約1,800間。預測全年經營溢利率介乎45至49%之間。

大行巴克萊將麥當勞目標價,由355美元調高至360美元,指其第二季美國市場同店銷售增長符合預期,國際業務更加有驚喜,維持「增持」評級(見圖表)。
TD Cowen亦因應業績好過預期,將麥當勞目標價由305美元上調至315美元,評級則維持「持有」。
該行指出,麥當勞在克制的價格策略下,國際業務上季取得理想成績;但最大的美國市場正面對消費者收入轉弱的影響,下半年同店銷售仍面對挑戰。

逆市 韌性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