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影星精心策劃「金融漏洞」替900名鄉親一夜還清100萬英鎊債務 化解「窮人債務黑洞」挑戰金融制度
巧用「金融漏洞」行善 替900人還債
近日一部BBC紀錄片揭露,Michael Sheen花了整整兩年時間,自掏腰包10萬英鎊(約94萬港元),替家鄉南威爾士的900名居民清除了高達100萬英鎊(逾900萬港元)的債務。這場「以十萬抵百萬」的慈善計劃,不僅感動了全英國,更引發了對金融制度公平性的激烈討論。
56歲的Michael Sheen出生於南威爾士塔爾伯特港,這片工業小鎮過去以煉鋼業為榮,但隨着產業衰落,2023年當地最後一座高爐關閉,2800名工人瞬間失業。經濟震盪下,約三成兒童陷入貧窮,許多家庭只能靠透支信用卡購買日用品,從穩定工薪族一夜跌入債務深淵。
紀錄片中,Michael Sheen描述自己在咖啡館裡,看見剛失業的鋼鐵工人掩面而泣,那一幕成為他下定決心的契機。更令他震撼的,是不少居民明明已同時兼職多份工作,依然無法擺脫卡債與高利貸。有人白天在國民保健署(NHS)上班,晚上還要兼職油漆工,但最終仍舊「月月赤字」,欠款越滾越多。
「永遠收不回的垃圾資產」
Michael Sheen深入調查後發現,問題並不單是生活開支上漲,而在於金融體系本身的運作方式。銀行會將債務打包成金融產品,再層層轉售,甚至多次在市場上倒手。由於這些債務多被視為「永遠收不回的垃圾資產」,價格會越賣越低。
正是這個制度漏洞,讓他看見了突破口,並成立一間債務收購公司,用10萬英鎊在二級市場上買下這批原本價值100萬英鎊的壞賬,然後選擇直接銷毀,讓900名債務人瞬間「歸零」。
「這個系統荒謬得可怕,但我們卻能利用規則,反過來幫助弱勢群體。」他在紀錄片中直言。
對當地居民而言,這無疑是一份無聲的解脫——他們甚至不會知道,自己那封信用卡催收信件背後,已因這位明星的一筆操作而消失。
將名氣與收入化為公共資產
這並非Michael Sheen首次為慈善「孤注一擲」。2019年,他曾為了確保「街友足球世界盃」順利舉辦,賣掉自己在洛杉磯與威爾士的房子填補經費缺口;2021年更公開自稱「非營利演員」,承諾將演出片酬全數投入公益。今年1月,他又在威爾士資助新劇院項目,並獲邀擔任藝術總監。
他早已不把收入視為私人享受,而是轉化為支持社區的資源。在接受訪問時,他甚至說:「對我來說,去度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還清900人的債務,即使我並不認識他們。」
雖然這場「十萬抵百萬」的舉動備受讚譽,但專家也提醒,這其實揭示了金融市場的一個結構性問題。
市場人士指出,低價收購債務並非罕見,金融機構常以此處理不良資產。麥可辛的行為合法,卻等於「善用規則漏洞」反擊系統,長遠來看若大規模仿效,可能會影響銀行資產回收,甚至動搖金融穩定。
另一方面,英國近年低收入家庭的債務壓力日益嚴重。數據顯示,2022至2023年間,全國有逾900萬人被拒絕信貸,部分家庭只能依靠高息信用卡或發薪日貸款度日,而四大銀行去年稅前利潤高達443億英鎊,當中相當部分來自高利率業務。
紀錄片也直指,信用卡平均年利率高達35%,這種制度下,即使全職工作者也難以擺脫長期債務。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