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中國商標訴訟終極敗訴 「24類」商品確定不能用「無印良品」名義
廣告
日本生活雜貨品牌「無印良品」(MUJI)的母公司良品計劃,近日確認在中國的商標爭議中最終敗訴。由於「無印良品」商標在中國部分商品類別早已被當地企業註冊,根據中國最高人民法院今年6月的裁決,良品計劃提出的再審申請被駁回,案件至此終審落幕,意味該品牌在內地部分商品上不能再使用「無印良品」中文名稱,只能以「MUJI」標示銷售。
6年訴訟路 終極敗訴
事件可追溯至2019年,當時良品計劃就「無印良品」在第24類(涵蓋毛巾、床罩等紡織品)的中國商標問題,向國家智慧財產權局提出無效申請,未獲受理後於2020年提起行政訴訟。其後,案件先後於2021年和2023年經過一審及二審,均判決對日本方面不利。良品計劃去年7月再度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最終依然確認駁回,確立敗訴結果。
「MUJI」成主要標示 影響預期輕微
根據法院裁決,無印良品的毛巾、床上用品等第24類商品在中國境內不得再以「無印良品」名義銷售,只能使用「MUJI」標示。不過公司方面強調,在中國市場銷售這類產品時,實際上早已以「MUJI」為主要商標,因此判決帶來的影響有限。至於其餘仍歸屬良品計劃擁有的商標類別,仍可繼續沿用「無印良品」的名稱。
內地市場佈局仍在調整
無印良品近年在中國市場上動作頻繁,但同時也遭遇挑戰。自2024年以來,包括上海、蘇州、煙台、長沙等地分店相繼關閉,掀起「閉店潮」,引發外界關注。不過公司強調,關店是基於營運效率的正常調整,仍會維持每年新開約40間店的策略。截至2024年8月,品牌在中國的門市總數超過400間,顯示中國仍為其重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