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家

炒家執雞成功!元朗Park Yoho罕有短炒3個月賺73萬 「蝕讓之都」揭悲慘歷史:同一單位上手業主勁蝕383萬

二手成交

廣告

炒家回歸香港樓市,近期更出現耐人尋味成交。一方面,整體住宅樓價指數已經連升四個月,部分買家短炒更能於數月內賺取可觀利潤;另一方面,過去數年高位入市的業主仍需承受沉重蝕讓。出現同一單位短期內「一蝕一賺」的罕見情況。

樓價指數連升 租金創近六年高位

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公布,7月份私人住宅樓價指數報287.9,按月升幅擴大至0.42%,已連升四個月。今年首七個月樓價累跌僅0.45%,按年跌幅收窄至3.3%。若按單位大小劃分,中小型單位表現較佳,按月升0.45%,按年跌3.1%;大型單位則按月微升0.2%,按年仍跌逾4%。

租金方面,升勢更為明顯。7月私人住宅租金指數升至196.3,按月上升0.56%,創近六年新高,已經連升八個月。按年計算,租金增幅接近1.3%。市場普遍認為,息口回落、供應壓力減輕,加上租金持續破頂,都為樓價帶來一定支持。

元朗Park Yoho炒家三個月賺73萬

在樓市逐步回穩的氛圍下,二手市場不乏短炒獲利個案。

美聯物業元朗朗屏站分行助理區域經理張國成透露,元朗錦上路Park Yoho第15B座一個中層單位,實用面積716平方呎,屬三房套連士多房間隔,早前以778萬元成交,呎價約10,866元。買家為區外換樓客,鍾情單位景觀及屋苑質素,首次睇樓便拍板入市。

值得注意的是,原業主僅於今年5月以705萬元購入單位,短短三個月後轉手,即帳面獲利約73萬元,升幅達一成。

代理指出,該成交亦是Park Yoho本月錄得的第11宗買賣,顯示市場氣氛確有回暖。參考該行數據, 過去30日成交,Park Yoho錄得約3宗成交,平均實用呎價約10,144元,較上月升近一成。

然而,該單位對上一個業主於2017年以1,088.3萬元一手買入單位,並於今年5月以705萬元轉售給原業主,當時帳面大幅蝕讓383萬元,持貨8年蝕幅高達35%。

網民認為,一手業主的悲慘遭遇,反映即使發展商提供非常吸引優惠折扣,萬一處於跌市時,仍遠遠未能彌補樓價真正跌幅,各位準買家切忌單一考慮表面折扣率,而是要觀察大市走向方為上策。

Park Yoho系列被譽為「蝕讓之城」,另一宗更觸目蝕讓成交,來自Park Yoho Milano開放式單位。據知,原業主於2021年以458萬元購入,但今年以245萬元放售,持貨不足四年便要蝕讓213萬元,跌幅高達47%。

炒家 (圖片來源:美聯物業)
(圖片來源:美聯物業)

代理:樓市或已見底

美聯物業表示,差餉物業估價署今日公布7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按月上升0.42%,升幅擴大,連升4個月,累升約1.05%。

在細價物業印花稅寬減、息口回落、租金破頂及供應高位回落等利好因素支持下,帶動樓價低位回升;而「美聯樓價指數」更已超越去年底,由跌轉升,最新8月25日報129.09點,較7月上升約0.24%,本年迄今升約0.75%。

該行分析,雖然近期HIBOR回升,H按按息亦重回封頂位,但下月美國很大機會減息,預計HIBOR隨之回落,本港銀行亦有機會下調最優惠利率,按息有望再度下降。

又預期,年內港股表現向好,恒指突破25000點,年內升逾2成半;本港7月出口貨值按年增長14.3%,連升17個月;6月零售銷貨額按年升0.7%,亦連升2個月,反映本港經濟逐步向好,對樓市產生正面作用,預期全年樓價升3%至5%。

另一方面,差估署7月私人住宅租金指數按月升約0.56%,連升8個月,而首7個月累升約2%;同期美聯「租金走勢圖」7月以實用面積計算的私人住宅平均呎租報約38.55元,按月上升約0.65%,不但連升6個月,更已創歷史新高。今年首7個月租金累升2.34%,出現「租價齊升」的情況,是自2021年後的首度出現。

受惠傳統租務旺季帶動,美聯「租金走勢圖」於7月已創新高,估計第三季租金上升約3%,料年內「租價齊升」情況將會延續。

延伸閱讀:英國影星精心策劃「金融漏洞」替900名鄉親一夜還清100萬英鎊債務 化解「窮人債務黑洞」挑戰金融制度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美聯物業、政府新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