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新盤撻訂 坐艇樓花業主自救策略|地產專題
根據中原地產統計,今年第二季新盤共錄265宗撻訂,創2023年第一季以來十季新高。總結上半年,新盤撻訂達348宗,已相當於去年全年的八成;預計今年撻訂或達600宗,較去年增加約35%。

新盤撻大訂急升
雖然新盤撻訂是正常樓市現象,但今年數字急升,特別是在官方樓價指數連升背景下,顯得格外矛盾。撻訂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為「撻細訂」,即買家簽署臨時買賣合約後,未能於五個工作天內簽署正式合約,訂金便遭發展商沒收,金額為樓價5%。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是買家計錯數,誤以為可以獲得足額按揭貸款。
另一類行內稱為「撻大訂」,買家已簽署正式買賣合約,並支付樓價一成或以上訂金,但未能於限期內完成交易,最終只好放棄。這種撻訂往往涉及建築期付款計劃。所謂建築期付款計劃,即買家待樓盤臨近入伙,才申請按揭,以支付餘額完成交易。
不過,樓花期普遍長達一年以上,假如期間樓價大跌,銀行估價不足,買家便需籌集額外資金,抬錢上會。若果買家沒有足夠資金,便只能撻訂。這類情況多數出現在下行週期,因此被視為警號。
今年的撻訂潮主要來自撻大訂。據中原地產統計,上半年348宗撻訂中,撻大訂佔241宗,佔比91%,是連跌三季後急彈,再度重返九成以上。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楊明儀指出,樓花新盤陸續入伙,惟樓價持續低位徘徊,部分高位入市業主,因銀行估值不足,無力填補差額,只能選擇撻訂,導致個案急增。
2021至2022年間,樓價仍處高位,不少發展商以樓花形式推售新盤。雖然建築期付款折扣較少,但勝在能延遲付款時間,減輕買家財務負擔,所以深受換樓客與租客青睞。對仍未供滿樓的換樓客來說,選用建期付款計劃,不用同時應付新居及舊居按揭,而且有更充足時間將舊居套現。對正在租樓的買家而言,他們可在租約完結後正式供樓,避免同時應付租金及供樓雙重開支。
樓價跌引發上會危機
由於過往樓價只升不跌,隱藏了建築期付款計劃的缺點,但在樓價自高位普遍回落兩至三成的環境下,這種付款安排卻成為「陷阱」。
隨美國進入加息週期,本港利率持續上升;加上經濟前景未明,近年樓價持續回落。當物業臨近交樓,選用建築期付款入市的買家,陸續發現物業估價大幅低於購入價,無法向銀行獲得足額按揭貸款。
以購入價為1,000萬元的樓花單位為例,買家原計劃申請九成按揭,即向銀行借款900萬元,但現在估價跌至800萬元,銀行便以800萬元為基準計算,九成按揭只可借720萬元,較原先900萬元,少了180萬元。這意味買家若要完成交易,只好籌措180萬元差額;否則,須被迫撻訂。假如買家最終撻訂,屆時不只損失大筆訂金,還要提心吊膽,皆因日後發展商以較低價重推單位時,可向買家追收差價,形成「雙重損失」。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買家是主動選擇撻訂。理由是,他們認為目前樓價已大幅回落,與其硬著頭皮上會,倒不如止蝕離場,再以更低價重新入市。即使損失訂金,整體成本仍可能比原來低。
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發展商並不會追收差價,因此部分買家視撻訂為「另類止蝕策略」。這也反映市場心理出現變化,買家對樓價反彈信心不足,寧願立即止蝕接受損失,也不願冒更大風險去觀望。
在市場層面,撻訂宗數大增,自然被視為警號,然而更具指標意義是發展商如何處理撻訂單位。假如發展商能以原價,甚至加價重推,市場自然解讀為樓價仍具承托力。雖然近期大圍站上蓋柏傲莊,成功加價重推撻訂單位,但多數新盤撻訂戶都要減價重推,而且減幅驚人。以油塘蔚藍東岸為例,一伙一房單位於8月撻訂,發展商其後重推,同月以509.05萬元售出,成交價較五年前低約25%。
110%按揭解燃眉之急
為協助早年買入樓花的業主上會,金管局去年底推出一次性特別安排,容許放寬最高按揭貸款成數,由原本七成提高至八成;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則由五成,放寬至六成。合資格對象為2021年至2023年簽訂臨時買賣合約,並選擇建築期付款的自用樓花住宅物業,而且物業估價須低於成交價。
除了金管局外,有私營按揭保險公司與銀行合作,為這批選用建築期付款入市的樓花盤買家,提供特高成數按揭,貸款額相當於當初買入價九成,或最新物業估值110%,以較低者為準。
以剛才例子計算,購入價為1,000萬元,但現時估價下跌至800萬元,透過特高成數按揭計劃,以合約價計算,買家可借900萬元;以估值計算,則可借880萬元貸款。
由於以較低者為準,買家最高可獲880萬元按揭貸款,代表只需籌措額外20萬元差額完成成交,較原先180萬元,大減160萬元。這類特高成數按揭計劃,於2002年後再次出現,可解決買家因估價不足,未能籌措額外首期而未能上會的問題。
不過,特高成數按揭計劃的息率較正常銀行按揭計劃高,由最低3.75厘至最高4.25厘,而且需支付相當於貸款額4.88%的「參與費」,至少一半要預先支付,不能併入樓按貸款中。換言之,買家需要額外現金支出。
另一方面,借取相當於估值110%之按揭貸款,代表貸款額高於物業估值,買家上會後,物業即變成負資產。日後若想轉按免捱貴息,要視乎樓價何時回升。對買家來說,除非未來數年樓價顯著反彈;否則,未必著數。不過,對這些樓花業主來說,目前最重要是上會,日後是否著數反而是其次。雖相關計劃條款相對苛刻,但可解決燃眉之急,提供多一個出路選擇。
對高位入市的樓花業主來說,倘若想順利上會,現時應比較不同的按揭方案,主動了解利率、供款與入息比率要求,千萬不要等到最後一刻才申請,因為貸款機構需時處理。雖然買家可向發展商申請延期成交,但發展商可按合約收取罰息。
即供付款3大考量
隨建築期付款計劃問題逐步浮現,樓花新盤買家選用即供付款計劃比例明顯回升,不過,即供付款計劃,也有不少地方需要留意。
其一是限額,在目前市道下,銀行尤其重視風險管理,對個別發展商的樓花按揭設限,只會提供若干配額,故入市前最好做足功課。
其二,是即供付款計劃成交期較短,以年初推出的西貢十四鄉西沙灣發展項目SIERRA SEA為例,即供付款成交期只有60天,因此買家需要儘早準備所需文件申請按揭。
其三,是財務壓力增加,對換樓客來說,假如舊居按揭仍未供滿,便需要同時應付新居及舊居按揭;對租客來說,則要同時支付租金及新居按揭。
審慎規劃財務
市場普遍預計,美國聯邦儲備局將於9月中減息,有望帶動香港最優惠利率(Prime Rate)及本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回落,為樓市帶來短暫支持。不過,目前撻訂潮已反映樓市存在暗湧,買家信心明顯不足,發展商亦要大幅減價,才能將撻訂戶售出。若有意置業,最好不要借太盡,避免將供款入息比率推至上限五成,同時要預留更多首期與現金流,以應付突如其來的變化。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太古城上月最新放盤叫價是多少?
太古城上月最新放盤叫價大約…各區樓市買賣詳情請看。
九龍區有哪些大型屋苑放盤呎價最低?
九龍區不少受歡迎的大型屋苑呎價對比上月都有回落…各區樓市買賣詳情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