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rpillar 資料圖片

重工設備王者 Caterpillar逢低必吸

美股

廣告

有百年歷史的美國重型工業機械設備製造商Caterpillar(美股代號:CAT),是老牌藍籌企業之一,經歷過大大小小的經濟週期,業務仍得以穩健向前。公司近期受著雙重利淡因素夾擊,股價仍然表現堅穩,若然出現較深度調整,不失為吸納時機。

一如大部分龍頭企業,Caterpillar正受著美國關稅政策的衝擊,但除了關稅外,以巴衝突持續,即使並非軍工企業,Caterpillar亦被牽涉其中。

挪威主權基金拋售

挪威主權財富基金是全球最具規模的主權財富基金,利用北海石油和天然氣的龐大收益,轉投至其他投資產品及環球股票,資產規模達19,000億美元。
基金最近出於道德考慮,宣布撤資多間以色列銀行,Caterpillar亦在名單當中。
理由是相關企業在以巴戰事中,助長嚴重侵犯人權的行徑,令加沙的人道危機加劇,存在無法接受的風險。
而Caterpillar在衝突中,為以軍提供推土機等設備,被利用於加沙和約旦河西岸作大規模破壞,造成巴勒斯坦人民財產損失。

據資料顯示,基金截至今年6月底止,持有Caterpillar約1.17%股權,意味總值21億美元的股份將被拋售,為短期股價添上不明朗。
回顧8月初公布的第二季業績,銷售及收入165.69億美元,按年微跌0.7%,下跌主因amyo 實際價格較低,抵銷了銷量上升的利好影響,但數字仍高過市場預期。
三大業務分部當中,佔比最大的能源及交通貢獻收入78.36億美元,增加6.8%;建築工業分部61.9億美元,下跌7.4%;資源工業分部30.87億美元,減少3.7%。
財務產品收入有10.42億美元,上升3.8%。

能源及交通分部有增長

按地區劃分,北美市場佔88.51億美元,下跌2.1%;歐洲、非洲及中東市場收入31.8億美元,增加6.1%;亞太地區28.82億美元,減少1.6%;拉丁美洲市場16.56億美元,下跌3.7%。
受累於關稅政策令生產成本上升,經營溢利下跌17.9%,至28.6億美元;經營溢利率收窄3.6個百分點,至17.3%。
按業務分部分析,建築工業所受關稅衝擊最大,分部經營溢利下跌28.5%,至12.44億美元;分部的經營溢利率收窄6個百分點,至20.1%。其次是資源工業,分部經營溢利減少25.2%,至5.37億美元;經營溢利率收窄5個百分點,至17.4%。

能源及交通分部撐起業績,經營溢利有15.85億美元,增加3.9%;經營溢利率20.2%,僅收窄0.6個百分點。至於財務產品有2.48億美元,增加9.3%。
期內純利21.79億美元,減少18.7%;每股攤薄盈利4.62美元,跌幅15.7%。
撇除重組開支,經調整經營溢利29.16億美元,下跌22%;經調整經營溢利率收窄4.8個百分點,至17.6%。經調整純利22.26億美元,下跌24.1%;經調整每股攤薄盈利4.72美元,跌幅21.2%,較市場預測低出18美仙。
截至第二季止,持現金54.4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1億美元。回饋方面,季內斥資8億美元回購股份,派息總額7億美元。

訂單創新高 惟關稅衝擊增

縱使市場經營環境艱難,整體經調整經營溢利表現,仍好過內部預期。
管理層指,基建開支增加,加上能源需求趨升,令各業務分部的訂單需求均展現出韌性;三大分部累積訂單較首季增加25億美元,累計增至紀錄高位375億美元。
展望全年收入會有輕微增長,較之前預測持平為高。目標全年銷售及收入下限為420億美元,
經調整經營溢利率介乎10%至14%;上限則為
720億美元,經調整經營溢利率介乎18%至22%。
8月初時,管理層計及紓緩措施及成本控制後,料關稅造成成本增加介乎13億至15億美元。料全年經營溢利率僅及目標範圍下方;若撇除關稅影響,全年經調整經營溢利率可達目標範圍的上方。

不過,事隔不足一個月,管理層指,關稅談判仍然不明朗,料全年成本增加介乎15億至18億美元。

大摩美銀續看好

因應關稅影響較預期加深,大行摩根大通將Caterpillar今、明兩年每股盈利預測分別下調至18.13美元及20美元;目標價亦相應由520美元,降至505美元(見圖表),維持「增持」評級。
美銀則認為,公司在疫情後充分展現出應對逆境能力,縱使目前經營環境充滿挑戰,仍相信管理層有能力抗衡影響。尤其看好能源及交通分部,因經銷商庫存已大致消化、美國減息預測增加,以至價格相對同業有優勢,均支持該分部成為每股盈利增長的支柱。

該行維持給予「買入」評級,目標價495美元不變。

Caterpillar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