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會計師

英國會計師因上班網購被解僱 法庭判僱主賠15萬港元

時事

廣告

英國34歲會計師Anna Lanuszka因在上班時間瀏覽網購網站,遭公司以影響聲譽及生產力為由解僱,引發勞資糾紛。最終,伯里聖埃德蒙茲勞資法庭裁定解僱不當,判Anna獲14,120英鎊(約15萬港元)賠償。此案不僅揭示職場監控的爭議,也凸顯僱傭權益保障的重要性,成為近期英國勞工議題的焦點。

事件始末:上班網購引發爭議

2023年7月,Anna Lanuszka透過姊姊介紹進入一家會計公司工作。然而,公司在其電腦安裝監控軟體後,發現她在7月13日至14日共花約114分鐘瀏覽網購網站及處理租屋事宜。公司隨即以「在工作時間從事私人活動影響聲譽與生產力」為由,將她解僱。Anna承認曾於午休時間瀏覽Amazon,並在工作時段短暫處理租屋事宜,但強調行為並未嚴重影響工作表現。她更反指主管同樣在辦公室處理私人事務,質疑解僱的公平性。

法庭裁決:解僱動機不當

案件進入伯里聖埃德蒙茲勞資法庭審理,法庭調查後認為,僱主解僱Anna的真正動機與其工作表現無關,而是試圖規避其作為五年年資員工的勞工保障權益。法庭指出,公司未明確禁止員工在工作時間使用電腦處理私人事務,且Anna的行為僅佔兩天內約114分鐘,遠未達需解僱的程度。法庭進一步認定,公司未遵循正當程序,解僱決定顯失公平。最終,Anna勝訴,獲判14,120英鎊的不當解僱賠償金。

職場監控與權益的反思

此案引發對職場監控與員工權益的廣泛討論。隨著監控技術在職場的普及,員工隱私與僱主管理權之間的平衡成為焦點。Anna的案例顯示,過度監控可能導致不當解僱,尤其當僱主未能證明員工行為嚴重影響工作效率時。法律專家指出,英國《1996年就業權利法》保障年資滿兩年的員工免受不當解僱,Anna的五年年資使其受法律保護。未來,企業需更謹慎制定職場政策,明確私人行為的界限,並確保解僱程序透明公正。此案也提醒員工,了解自身權益並在必要時尋求法律支援,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