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地鐵

上海地鐵9號線試點拆除座椅:紓緩高峰擁擠的創新嘗試

時事

廣告

上海地鐵9號線作為連接市區與郊區的繁忙路線,其早晚高峰時段的擁擠現象長期困擾市民,乘客常需在擠迫車廂內勉強站立。上週六(9月6日),有乘客發現部分車廂座椅被拆除,改為貼上防滑條,引起熱議。上海地鐵官方回應稱,此舉為應對高峰客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試點增加站立面積。目前僅一列列車進行試驗,預計可多容納25名乘客。此措施旨在提升運力,但也引發市民對安全及「小板凳」現象的擔憂,反映城市公共交通在高密度環境下的優化挑戰。

試點措施詳情與背景

據上海地鐵官方說明,9號線試點針對高峰時段車廂擁擠問題,在確保安全條件下,於一列列車的頭部及尾部車廂各拆除4排座椅,並在原座位地板位置加裝防滑膠條,以增加站立空間,約可容納額外25名乘客。目前試點僅限一列列車,後續將根據效果及乘客反饋決定是否推廣。9號線作為上海地鐵客流量最大的路線之一,高峰時段乘客密度極高,常被稱為「最擠線路」。上海地鐵表示,類似措施並非首次,2015年1月,16號線曾因早高峰大客流問題,在確保載重安全前提下拆除部分座椅以提升運能。此次9號線試點延續這一經驗,旨在緩解擁擠,同時不改變車廂結構及安全標準。

市民反應與潛在問題

試點消息曝光後,市民意見兩極。部分上班族讚賞此舉能增加運力,緩解高峰期「人貼人」的窘境;但也有乘客擔心拆除座椅後站立安全不足,建議增設扶手或抓桿以提升穩定性。更引人注目的是,網民憂慮此舉可能為「小板凳族」提供更多空間放置便攜式小凳。此前,9號線及11號線曾因乘客使用小板凳占座而成為「重災區」,引發安全隱患及公平爭議。上海地鐵強調,試點期間將密切監察乘客反饋並加強安全巡查,但如何平衡運力提升與乘客舒適度,仍是重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