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比老鋪黃金更安全|徐風專欄
老鋪黃金被投資者譽為「黃金界愛馬仕」,自2023年中以40.5元招股價上市後,股價一度飆至1,108元,漲幅逾26倍,堪稱資本神話。今年的中期業績亦相當亮眼:收入124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1.5倍;經調整淨利潤23.5億元人民幣,暴增1.9倍。在整體消費疲軟、消費者傾向「省錢」的大環境下,老鋪黃金能以高價金飾吸引輕奢客群,展現出強大的品牌力與產品力。
然而,老鋪黃金華麗的利潤背後,資產負債表卻暗藏隱憂。公司存貨由2024年底的41億元人民幣,急增至87億元人民幣,增幅逾一倍,雖然與銷售同步增長,但庫存週轉仍需近半年,遠遜於泡泡瑪特手辦公仔的三個月消化期。
小心流動性危機
更值得警惕的是,為支撐龐大存貨,公司的應付款與銀行貸款由19億元人民幣,大幅飆升至51億元人民幣。換言之,公司的利潤並不足以覆蓋備貨需求,需靠舉債維持運營。這種「高槓桿、高庫存」的模式有機會出現風險,若產品難以售出,容易引發流動性危機。
反觀泡泡瑪特的財務表現堪稱教科書級別,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與利潤同樣實現倍數增長,但關鍵在於存貨僅22.73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底增長不足五成,與41億元人民幣銷售成本相比,庫存週轉效率極高,反映產品供不應求。
更令人驚訝的是,公司現金及定期存款,由96億元人民幣躍升至148億元人民幣,半年淨增逾50億元人民幣,且零銀行貸款,反映公司不靠借貸、純靠經營現金流滾動增長的「現金牛」企業。
市場反應也印證了這一點。老鋪黃金業績公布後雖一度漲逾8%,但次日即回吐近4%;而泡泡瑪特則在業績後連漲兩日,累計升幅逾13%。
近日雖然泡泡瑪特受迷你版LABUBU炒價下跌,市場憂慮熱度減退而下跌;加上公司「染藍」後投資者獲利回吐,股價較歷史高位下跌近兩成,但與老鋪黃金相比,其股價已跌近32%,跌幅遠遠超過前者,反映其熱度及資產質素均不如泡泡瑪特,導致抗跌力較弱。總結而言,老鋪黃金與泡泡瑪特均曾成為倍升股,然而前者的增長,較為依賴高槓桿與高庫存,財務結構相對脆弱。
泡泡瑪特則展現出更健康的商業邏輯,不斷創造新公仔以驅動需求、高效供應鏈、強勁現金流,以及全球化潛力,似乎正在築起谷子經濟的護城河。
兩家公司的股價走勢,也反映投資者目前傾向選擇規模更大、商業邏輯更明確的泡泡瑪特,人同此心下,即使估值甚高,但持有該股時,也會有更高的安全感。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