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2025年文章回顧|聰明錢專欄

投資

廣告

不知不覺,2025年已過去大半。這波港股大牛市,讀者表現如何?本欄今年也推介了不少港股,整體表現不俗。今天便與各位讀者重溫相關文章,檢視可改進之處,為2025年最後一季作好準備。

或許可從2024年12月底撰寫的2025年前瞻談起。當時提到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可能上調關稅及寬鬆財政,帶來通脹上行風險,這與現時情況大致相符。4月因所謂「解放日」事件,市場一度暴跌。

另一方面,亦提到美國科技股估值偏高,資金或減持並轉向估值較低的市場增持。例如港股的高息股,內險、內銀,如滙豐控股(00005)、中國移動(00941)等;以及新興市場如拉丁美洲的 MercadoLibre(美股代號:MELI)等,今年表現的確不錯。

比特幣大年大成功

當然,預測免不了有不少沙石。像是特朗普的動靜比預期更大。又如美國科技股,年初確有資金流出,但不久後重新流入,至今估值仍十分昂貴。且突如其來的DeepSeek事件,亦引爆港股科技股,搶去高息股風頭。不過,大體而言,單純根據該文操作,表現應不錯。此外,當時亦預測「2025年才是真正的比特幣大年」,至今看來頗為成功。

談完去年底的前瞻,接下來說說今年的日常文章。在DeepSeek事件發生前,筆者寫過三篇文章,分別推介了AI相關的金山雲(03896)和栢能集團(01263)、以及黃金相關的靈寶黃金(03330)。從結果來看,三者主題皆成為本年度主旋律,推介後表現亦相當不錯。

隨後便是DeepSeek事件。兩篇文章分別於2月3日與2月10日發布。尤其是2月10日那篇,當時恒生指數約在21,300點,文首即預測該浪可升至24,000點,之後更升至接近25,000點。文中指出,DeepSeek事件將改變投資界。人工智能(AI)的投資邏輯,逼使資金不再忽視內地AI產業,為港股新一輪牛市提供強力催化,其後走勢亦印證了這點。

不過,最精準的莫過於2月寫的這段:「特朗普2.0將是港股的重要不穩定因素。但從好的一面看,若真有大牛市,我們也需要回調去買入,特朗普正好扮演提供買點的角色。」果然,4月就給了讀者機會。

DeepSeek之後,較重要的一篇是2月24日關於生物醫藥板塊的文章。文章提到,生物醫藥板塊亦受惠於AI技術;同時國策進一步優化藥品帶量採購,推進創新藥企發展。結果,今年確實迎來生物醫藥大年。

接著是一篇失手之作——3月17日關於生育概念股的文章。文中預期中央將推出更多生育政策,利好相關概念,並「大包圍」提及中國飛鶴(06186)、好孩子國際(01086)、澳優(01717)及蒙牛乳業(02319)等。結果表現接近全軍覆沒,若有讀者全年只看了筆者這篇文章,筆者只能說聲抱歉。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經一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