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A概念 令英特爾脫胎換骨
英特爾上季度業績麻麻,截至6月28日止第二季度收入128.59億美元,按年增長0.2%。
按業務劃分,主攻消費市場的客戶運算部門收入78.71億美元,減少3.3%;數據中心及人工智能(AI)部門則增加3.5%,至39.39億美元;晶圓代工分部44.17億美元,增加3.2%。
裁員重組開支拖低季績
毛利35.42億美元,下跌22.1%;毛利率27.5%,收窄7.9個百分點。經營虧損31.76億美元,較去年度同期擴大61.7%。
淨虧損擴大至29.18億美元,當中包括裁員所產生的19億美元重組開支、減值虧損8億美元,以及期間成本2億美元;去年度同期淨虧損16.1億美元。每股攤薄虧損67美仙,擴七成六。
撇除非經常性因素,經調整毛利錄38.13億美元,下跌23.2%;經調整毛利率收窄9個百分點,至29.7%。
經調整經營虧損5.03億美元,去年度同期有經調整溢利2,400萬美元。
經調整淨虧損4.41億美元,去年度同期有經調整純利8,300萬美元。
經調整每股攤薄虧損10美仙,遠差過市場預期;去年度同期經調整每股攤薄盈利2美仙。
致力降低經營支出
管理層展望第三季度收入,將會介乎126億至136億美元;料毛利率34.1%;預測每股虧損24美仙。經調整每股盈虧持平。
公司正採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執行能力及營運效率,包括已落實削減核心人手約一成半,簡化架構令營運可更快對市場轉變作出反應,料年度核心人手數目,會由96,400人降至75,000人。
目標繼續降低經營支出,今年度降至170億美元,2026年度進一步降至160億美元。
資本開支方面,集團預算今年度為180億美元,將優化生產布局,令已投入資本回報率得以提升。
為集中資源,德國及波蘭項目將會擱置;同時會將哥斯達尼加的組裝及測試工序,與越南和馬來西亞業務整合;並計劃進一步減慢俄亥俄州項目的建設,以確保投入速度與市場需求相配合。
以補貼換股 變身國企
英特爾所提及的減慢俄亥俄州項目建設,完全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美國製造」理念背馳,更打亂其晶片法案大方向。
特朗普隨即炮轟公司行政總裁陳立武,並要求他辭職。
雙方繼而會面,結果180度轉變,特朗普以有趣來形容雙方會談。
之後美國商務部著手研究,將向獲得華府《晶片法案》補助資金的晶片製造商埋手,以補助換股份的方式,令納稅人資金轉化為長期投資,賺取回報。而英特爾成為首間代表作。
華府於8月下旬與英特爾達成協議,將補助的大約89億美元,按每股20.47美元作價換股,變相持有4.33億股英特爾股份或約一成股權。
而協議拍板前,華府「星際之門」人工智能基建計劃的日本合作夥伴軟銀(Softbank)已率先行動,斥資20億美元入股英特爾。
英特爾的利好消息未完,獲華府及軟銀入股後,不足一個月,人工智能晶片巨頭輝達(Nvidia,美股代號:NVDA)亦出手表忠,宣布斥資50億美元入股英特爾約4%股權,並在數據中心方面展開合作。輝達的入股價23.28美元,較華府的入股價20.47美元,高出約一成三。
AI晶片龍頭入股
對輝達來說,入股英特爾事實非純粹表忠,其人工智能晶片優勢,有望透過英特爾的個人電腦渠道,打入一個從未接觸過的市場。
輝達話事人黃仁勳坦言,數據中心中央處理器的市場規模達250億美元,個人電腦市場每年達1.5億部,而個人電腦處理器與人工智能晶片的相互整合,是一個未充分滿足的市場,故深信投資英特爾及雙方合作,會帶來相當可觀回報。
不過,市場最關注的是輝達會否將晶圓代工訂單交予英特爾,黃仁勳這方面仍有保留,似乎對台積電的製作技術仍較有信心。
但對於英特爾來說,縱使未被一眾大行看好前景(見圖表),甚至有建議「沽售」,但肯定的是手頭彈藥再次充足,有條件加大力度研發,提升技術水平。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