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舖市的3大殺手 資料圖片

【李根興專欄】香港舖市3大殺手

樓市

廣告

香港商舖價格近年大跌,主因是網購、外送平台及北上消費從功能、場景及地理三方面形成「替代品威脅」,持續削弱實體商舖的客流與盈利能力。然而,此替代並非完全:實體體驗、旅客剛需、銀髮族偏好及舖位稀缺性,共同構成部分緩衝。

從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米高波特(Michael Porter)「替代品威脅」(Threat of Substitute Products),看香港商舖價格下跌的三大殺手。
「替代品威脅」理論指出,當市場出現能滿足消費者相同需求的其他方式時,原有產業的盈利能力將被削弱。

人流北上地理替代

香港商舖面臨三大替代品的衝擊。
(一)零售業受網購衝擊:功能式替代(Functional Substitution)。實體零售的核心功能已被線上電商部份替代。淘寶、拼多多,HKTVmall等平台提供的無限貨架與快速送貨便利,甚至乎1元貨品都包郵,直接減少商舖最寶貴的人流。傳統零售商銷售額下降,導致零售舖位租金與資產價格同步下跌。

(二)飲食業受Keeta打擊:場景式替代(Senario Subsitution)。
外送平台(Keeta、Foodpanda)近年製造了強大的「場景替代」,將「在餐廳用餐」的體驗替代為「在家享用」。堂食客人減少降低翻桌率,而平台高昂佣金(通常是單價的25%至35%以上)進一步蠶食餐廳利潤。直接打擊香港約30,000間食店的承租能力。
(三)服務業受北上打擊:地理式替代(Location Substitution)。
深圳及大灣區城市提供性價比更高的消費體驗,形成「地理替代」。近年港人週末北上消費成為新常態,本應在香港發生的服務消費(娛樂、修髮、美容、按摩等)被轉移。人流北上,同時減少了留港餐飲及零售業的消費。

以上三種替代品力量從功能、場景、地理不同維度,同時負面影響香港舖市。幸好,替代品威脅只是「部分」不是「完全」。四大原因如下。
(一)逛街的體驗(shopping experience)難以被網購完全替代:實體商舖提供沉浸式購物體驗,包括商品即場試用、專業人員諮詢及讓情侶聯絡感情等,這些感官體驗是純網購無法複製的,尤其是高端零售和特色商店。
(二)旅客消費剛性支撐需求:香港旅發局預計2025年全年訪港旅客約達4,900萬人次,創疫後新高。訪港旅客以即場消費為主,不會網購。來港即使不是高消費,也會飲茶食包,買些幾百元以下的香港手信,核心區商舖可以睇高一線。

(三)銀髮族偏好實體消費模式:香港人口老化加劇,長者普遍習慣面對面交易,對價格敏感度較低且忠誠度高。民生區商舖憑藉這群穩定的客戶基礎,也部份抵禦了替代效應的衝擊。
(四)實體舖位供應有限:粗略統計香港約僅有十萬間街舖,四大核心區(中環/銅鑼灣/尖沙咀/旺角)約8,000間,但網店可以有十億間。
只要少部分網店生意做得好,往往也會建立實體店進行線上到線下(Online to offline, O2O)交易,例如HKTVmall、淘寶,菜鳥及京東自提點,變相提升實體店的需求。
數百個內地南下品牌,也是撐住香港舖市新力軍!結論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商機。投資永遠是危中有機,香港舖市不會死。大家加油!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太古城上月最新放盤叫價是多少?

太古城上月最新放盤叫價大約…各區樓市買賣詳情請看

九龍區有哪些大型屋苑放盤呎價最低?

九龍區不少受歡迎的大型屋苑呎價對比上月都有回落…各區樓市買賣詳情請看

撰文:李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