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超購現象 拆解超購現象︳封面故事

即時財經

廣告

港股每逢牛市,都總會出現新股熱,以往逢新股必抽,凍資王、超購王等現象,近日又再度重現。單車製造商大行科工創下逾7,000倍的超額認購的歷史紀錄,更不乏首日掛牌升幅逾倍者。在這片新股繁華景象之下,會否潛藏著投資陷阱?今輪新股熱潮與以往有何不同?如何辨別「妖股」特徵?認購新股時有甚麼要特別留意?今期專訪了獨立股評人鍾俊鏗,深入剖析箇中細節。

今輪新股熱的其中一個特徵,是超額認購倍數遠較以往多,鍾俊鏗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港交所收緊了孖展倍數及新規機制B出台所致。
港股IPO改革方案於8月4日生效,將分為兩套機制,機制A把公開認購部分初始分配額設定為5%,可視乎公開認購的超購倍數,回撥至最高35%;機制B是上市公司可將公開發售比例設定在10%至60%之間,且不設回撥機制。

新機制致貨源極度歸邊

鍾俊鏗說:「機制B最近成為主流,公司都將公開發售比例限定在10%兼不設回撥,不像以往可隨著超額認購倍數增加而上調,令散戶更難獲分配,就連B組的投資者甚至頂頭槌也經常不能穩獲一手。」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