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多惠民措施 個人發展迎新機遇 資料圖片

《施政報告》多惠民措施 個人發展迎新機遇

商業

廣告

2025年《施政報告》以「深化改革、為民所想、發揮優勢、開創未來」為主題,聚焦經濟振興與民生改善。報告中,多項措施直接惠及個人、家庭及僱員,從稅務優化到就業保障,再到醫療與住房支援,均體現政府回應市民痛點的務實態度。

對於高淨值人士而言,政府放寬了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住宅物業投資門檻,由5,000萬元,下調至3,000萬元;同時,非住宅物業投資計算上限,亦由1,000萬元,提升至1,500萬元。
這一調整,為有意通過投資獲取香港居留權的人士,提供了更靈活的選擇。
《施政報告》在房屋領域推出了多項務實舉措。新出售單位的轉讓限制年期放寬,由15年降至10年,這一變化顯著提升住宅單位的流動性,為業主提供了更早套現或換樓的機會。
對於長者業主,「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允許60歲以上、並持有單位滿十年的業主,在第二市場免補價出售單位後,購買較小或較偏遠的單位。

這不僅讓長者可釋放資產補貼生活所需,亦能騰出市區單位或較大單位給有需要的家庭,優化房屋資源配置。
此外,新政優化了「白居二」計劃,配額增加至7,000個,並將1,000個新增配額的一半預留給40歲以下青年;綠白表比例也由40:60調整至50:50。這些調整,明顯傾向於支持年輕家庭實現置業夢想。
就業措施強調本地工人優先,優化「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加大力度打擊非法勞工。
最低工資引入年度審查機制,2026年5月生效;立法完善平台工作者工傷補償機制,保障外賣及送貨等數碼平台工作者;職業安全則借助人工智能(AI)與無人機提升等。

勞動市場形態日趨多元,政策正努力追趕以保障更多工作者的權益;同時,最低工資檢討機制的調整,旨在讓收入保障能更貼近經濟變化。

稅務優惠減輕家庭負擔

在稅務方面,《施政報告》建議,為鼓勵生育,由2026/27課稅年度起,在每名子女出生後首兩年,納稅人可就該名子女享有雙倍免稅額,即26萬元,且適用時間由一年延長至兩年。
這一措施,適用於所有該課稅年度末未滿兩歲的子女。
這一調整將顯著降低育兒家庭的稅務負擔,與此相配套,政府還將在未來三年新增15所資助幼兒中心,提供約1,500個零至三歲兒童日間照顧名額。
醫管局輔助生育服務名額將增至1,500個。以上這些措施,共同構成了支持生育的綜合政策體系。

對於個人財務規劃者而言,《施政報告》呈現出雙重圖景:一方面是日漸寬鬆的居住政策環境;另一方面是持續強化的產業導向。個人資產配置則需要更加注重長期趨勢。
隨著資助房屋流動性提高和稅務優惠擴大,中產家庭可更靈活地規劃資產配置與子女養育。未來個人發展需與香港產業升級方向保持一致,才能最大化利用政策紅利。

撰文:馮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