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醫療 資料圖片

AI驅動醫療創新 康健護理板塊能否重拾升勢

基金觀點

廣告

2025年以來,環球康健護理板塊表現相對落後,主要受美國政策不明朗因素影響,包括藥品價格管制、醫療保險改革及大型企業個別事件。不過,隨著估值回落至吸引水平;加上人工智能(AI)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廣泛應用,康健護理板塊正醞釀新一輪升勢。

目前康健護理板塊在標準普爾500指數中的比重已跌至約9%,為近15年最低水平。市盈率及市盈增長率均顯示出估值吸引,具備反彈潛力。
對於希望分散風險並尋求長線增長的投資者而言,康健護理板塊提供了不容忽視的機會。
美國《預算調和法案》預計未來10年削減約12,000億美元醫療開支,主要影響Medicaid及《平價醫療法案》下的保險計劃。雖然可能導致數百萬人失去保障,但筆者公司已降低對醫院及保險商的配置,以減低風險。
至於藥品價格方面,政府提出的「最惠國價格」機制落實機會不高。即使實施,藥品批發商可能受惠,因價格下降將刺激需求,提升銷量。

整體而言,政策雖帶來短期不確定性,但長遠影響有限,反而為投資者提供低吸的良機。

創新與基本面並重

筆者公司堅持「由下而上」的選股策略,專注基本面研究,並密切關注新興醫療趨勢與技術創新。
生物製藥領域仍是重點投資方向,特別是專注於血癌、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高需求治療的企業。隨著Medicare改革令先進療法更易獲得,相關治療需求預期將持續上升。
在醫療科技方面,腎臟交感神經消融術、心律治療及機械手術等創新技術,受惠於人口老化與全球醫療需求上升。即使生命科學工具領域面對挑戰,具創新能力的企業仍有望跑贏市場。
藥品批發商亦值得關注,病人自付額調整預期將推動處方量上升,改善利潤率。

疫情過後,癌症、代謝病及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需求更為迫切。
2024年,肺癌與代謝病領域出現多項突破性療法,促成中國創新藥企與跨國製藥巨頭的合作,顯示中國在醫藥研發方面的實力與潛力。
美國新政策亦有利於提升服藥依從性,例如65歲以上Medicare受惠者每月僅需支付167美元即可獲得所有藥物,已在癌症、心臟衰竭及糖尿病等領域初見成效。
AI技術正迅速改變康健護理行業的運作模式,提升效率與盈利能力。
在藥物研發方面,AI已被廣泛應用於藥物篩選、臨床試驗設計及市場分析,未來更可能協助監管申報及病人識別,加快新藥上市速度。

診斷方面,AI技術已應用於基因組篩查、放射影像分析等,有助更早發現疾病,提升治療效果。
這些技術不僅改善病人預後,也為相關企業帶來穩定收入與增長。
康健護理板塊具備防守性,企業普遍擁有穩定現金流與增長潛力,適合長線投資者部署。現時估值吸引,正是重新進場的好時機。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宏利投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