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酒局成「生產力危機」?報告揭1/3員工宿醉請假 年輕人壓力最大
報告發現:酒局後請假率高達31%,現職主義3倍
IPPR近日發布報告,基於Public First對2,083名英國工作年齡成人(2025年7月25-28日調查)的全國代表性調查,揭示職場飲酒文化的經濟成本。31%受訪者過去一年因工作相關飲酒請病假,22%宿醉上班,29%觀察同事酒後遲鈍疲憊。 重度飲酒者現職主義(在崗但效率低)風險為中等飲酒者3.1倍,表演式加班機率3倍。 20%受訪者酒後失言,25%聽聞不願知曉之事,28%認為酒局助長職場「山頭」問題。 IPPR高級研究員Jamie O’Halloran稱:「我們常視酒害為公共衛生問題,但這是國家經濟問題。年輕專業人士近半宿醉請假,這不是宿醉,是生產力危機。」
年輕員工壓力山大:Gen Z飲酒少卻最受酒局害
報告顯示,18-24歲Gen Z員工43%曾因酒局請病假,逾1/3感壓力飲酒以融入或晉升。 儘管Gen Z整體飲酒減少,職場文化仍施壓,20%無飲酒習慣者被迫參與。 高層管理員亦易受影響,報告呼籲僱主提供無酒精替代品及培訓,73%員工認為僱主有責任減酒害,但逾半數僱主未行動。 IPPR健康主管Sebastian Rees稱:「僱主可轉變酒文化,提供支持,提升福祉與表現。這不是禁酒,而是給人選擇。」
政策建議:漲酒稅與替代團建,經濟損失警鐘
報告估計酒害每年損英國經濟數十億鎊,呼籲政府在英格蘭推最低單位定價(MUP),重啟酒稅遞增機制(如蘇格蘭MUP減酒相關死亡15%),並加強僱主責任。 O’Halloran強調:「若政府認真增長,就須重視酒害。」 Alcohol Change UK CEO Richard Piper指,酒業過度宣揚經濟益處,忽略害處。 政府回應將納入10年健康計劃,但未承諾即時行動。
職場文化轉型:從酒局到包容活動
報告建議僱主轉型:提供無酒精選項、舉辦運動或烹飪團建,減少壓力。IPPR呼籲僱主責任法規,填補73%員工期望與50%僱主無行動的差距。 對香港職場而言,類似文化亦存,報告或啟發轉型,減酒害提升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