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炮轟中國「經濟敵對」 拒買美國大豆 圖破壞美國阿根廷關係 威脅終止進口中國食用油
廣告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日前在Truth Social發文,指中國故意拒絕購買美國大豆,導致美國農民困境,是「經濟敵對行為」,並威脅作為報復,考慮終止與中國在食用油及其他貿易領域的往來。他強調美國可輕鬆自產食用油,無需依賴中國進口。此言論延續貿易戰遺緒,正值特朗普政府計劃11月對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稅之際,中國外交部與商務部回擊,強調關稅戰無贏家,呼籲美方取消不合理關稅,創造貿易條件。事件加劇美中緊張,影響全球大豆供應鏈,美國農民損失嚴重,中國轉向巴西與阿根廷進口。
特朗普言論詳情:大豆貿易成導火線
特朗普於10月14日在白宮會見阿根廷總統米萊(Javier Milei)時,接受記者提問,稱中國從阿根廷而非美國購買大豆,是「挑撥離間」,意圖破壞美阿關係。他警告阿根廷「不應與中國做太多生意」,尤其軍事合作,否則「會非常難過」。 同日Truth Social帖文直指中國行為「經濟敵對」,威脅終止食用油貿易。 特朗普稱美阿達成200億美元貨幣互換協議,穩定阿根廷經濟,並購入披索。 他預告月底南韓「習特會」將討論大豆議題。
中國回應:關稅戰無贏家,呼籲取消不合理關稅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應,關稅戰與貿易戰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雙方應在平等、尊重、互惠基礎上協商解決。 商務部強調,美方應積極行動取消不合理關稅,為擴大貿易創造條件,注入全球經濟穩定性。 中國對美國船隻徵收港口服務費,為反制美方相同措施,維護海運企業權益。 中國自春季起未買美國大豆,轉向巴西與阿根廷,2025年前7個月美對華農業出口跌53%。
大豆貿易衝突:美國農民損失,中國轉向南美
大豆為美國對華出口冠軍,2024年總值126億美元,中國佔比逾50%。貿易戰下,中國自5月起停購美國大豆,轉向巴西與阿根廷,導致美國中西部農民收入跌20-30%。 美國伊利諾伊州農民Purfeerst表示,乾旱、高成本及中國禁購,讓大豆利潤低於成本。 特朗普承諾用關稅收入補貼農民,但未給細節。 中國商務部指,美方若一意孤行,中方將堅決反制。
貿易戰影響:全球供應鏈重組
特朗普的威脅加劇美中摩擦,預計影響食用油貿易,美國雖自產能力強,但中國佔全球大豆進口60%,轉移至南美已重塑供應鏈。阿根廷暫停大豆出口稅,獲美200億美元支持,進一步刺激中國轉單。 歐盟貿易專員Valdis Dombrovskis表示,將評估報復措施。 對香港而言,大豆價格波動或推升食用油及豬肉成本,影響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