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經濟 崛起

創作者經濟崛起 8大平台戰局全面爆發︳封面故事

即時財經

廣告

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調查,2024年,全球創作者經濟市場在2024年估值約2052億美元(約1.6兆港元),預測未來持續高速增長,預期到2033年或增至1.34兆美元(約10.5兆港元)。YouTube雖然仍為核心角色,但Twitch、TikTok/抖音、嗶哩嗶哩(Bilibili,09626)、快手(01024)等在直播、短視頻及訂閱制方向競爭激烈。
創作者經濟 崛起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一)Twitch:遊戲直播王者

Twitch作為亞馬遜(Amazon,美股代號:AMZN)旗下的直播平台,以遊戲、電競和創意內容為核心,允許創作者通過訂閱、Bits捐贈、廣告和贊助盈利。平台用戶基數龐大,2024年平均同時觀看人數達237萬人;2025年預計持續增長。

代表創作者:Kai Cenat

Kai Cenat是Twitch追隨者最多的創作者,2025年「粉絲」數目突破1,100萬人,以長時間「馬拉松直播」聞名。他的年收入估計約600萬美元(約4,700萬港元)。

未來趨勢與挑戰

Twitch近年面臨廣告疲弱與平台抽成爭議。由於創作者期望更高收益分配;加上TikTok Live與YouTube Live競爭加劇,Twitch須透過AI推薦與更靈活的收益制度留住創作者。同時,內容審查及串流成本亦成為長期挑戰。

(二)TikTok:短視頻病毒式爆紅

TikTok已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短視頻平台之一。根據Business of Apps統計,2024年平台收入約230億美元(約1,790億港元),其中77%來自廣告。2025年預計總營收將達320億至330億美元(約2,500億港元),月活用戶估計約16億人。

代表創作者:Khaby Lame

這位義大利創作者以無聲喜劇走紅,2022年經理人Alessandro Riggio透露,Khaby Lame每發布一條TikTok帖子就能賺到75萬美元,當年他的收入高達1000萬美元。

未來趨勢與挑戰

TikTok的增長動力來自電商整合與人工智能(AI)分發算法,但同時面臨多國監管風險與資料隱私疑慮,美國「TikTok禁令」命運未卜亦成平台增長阻力。母公司字節跳動估值介乎3,150至

3,300億美元(約2.5兆港元),惟公開招股(IPO)時程未定,平台需在盈利與政策合規之間取得平衡。

(三)Facebook/Instagram:社交平台重塑創作者生態

Meta Platforms(美股代號:META)旗下的Facebook與Instagram在2025年持續向「創作者經濟」轉型。Meta推出多項變現工具,包括Reels廣告分成、「粉絲」訂閱、直播打賞、以及品牌合作平台。
據Meta 7月的最新財報,表示AI大幅提升廣告系統效率並帶動收入增長。Meta程式(包括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等)日活躍用戶數累計達34.8億人;廣告印象(Adimpressions)年增11%,平均廣告價格年增9%。9月Meta CEO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表示,Instagram月活躍用戶人數已增至30億人。

代表創作者:MrBeast

這位全球最大YouTuber同時經營Instagram與Facebook,其Reels短片播放量動輒過億次,顯示Meta平台的內容再利用潛力。

未來趨勢與挑戰

Reels觀看時間於2024年增長逾30%,但

Meta仍面臨年輕族群流失與演算法爭議。公司正整合Threads、Instagram Messaging等AI工具,以提高創作者製作與互動效率。

(四)Patreon:訂閱制與粉絲社群經濟

Patreon為內容創作者提供付費訂閱服務,讓支持者以月費獲得獨家內容。根據官方資料,2024年僅podcast類創作者收入,已逾4.72億美元(約37億港元),平台抽成約10%。

代表創作者:Matt McCusker與Shane Gillis

由喜劇演員Matt McCusker 與Shane Gillis主持《Matt and Shane’s Secret Podcast》,擁有約12萬名付費會員,為Patreon榜首。根據Graphtreon估算他們月收入介乎260萬至675萬港元範圍內。

未來趨勢與挑戰

Patreon面臨內容版權與創作者流失風險。隨YouTube、Spotify(美股代號:SPOT)推出自有會員制,Patreon需持續深化社群體驗與內容價值。其未來重點在提升留存率與國際化市場拓展。

(五)Kick:高分成直播新勢力

由Stake.com支持的Kick在2023起年迅速崛起,以「95%收入歸創作者」為主打口號。平台提供遊戲、音樂及「Just Chatting」直播,吸引多名知名主播自Twitch轉投。

代表創作者:AdinRoss

原Twitch主播,2023年轉至Kick,成為平台象徵人物。外界一度傳其簽下1億美元的獨家合約,但其早前否認。

未來趨勢與挑戰

Kick以高分成吸引創作者,但其部分內容涉及賭博或成人題材,引發品牌安全疑慮。如何建立穩健監管制度與廣告商信任,是其能否持續挑戰Twitch的關鍵。

(六)Rumble:YouTube替代平台

Rumble(美股代號:RUM)成立於2013年,以「言論自由」和「去審查化創作環境」為賣點,被視為YouTube的主要替代平台之一。平台主打長影片、播客與政治內容,吸引不少希望避開主流審核機制的創作者。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平均每月活躍用戶(MAU)為5,900萬戶,少過2024年同期的6,800萬戶。Rumble早前宣布與人工智能搜尋公司Perplexity AI達成合作,將其搜尋引擎整合至Rumble平台,用以強化影片內容推薦與智能搜尋功能。消息公布後,Rumble股價應聲大漲,單日漲幅超過15%。

代表創作者:Russell Brand

2023年英國藝人Russell Brand被YouTube限制廣告後轉投Rumble,其節目觀看量穩定破百萬次,成為平台旗艦創作者之一。

未來趨勢與挑戰

Rumble正積極發展AI驅動的內容推薦與去中心化影片分發,以吸引更多主流創作者。然而,平台的政治傾向,仍令部分品牌與廣告商持觀望態度。

(七)嗶哩嗶哩:ACG文化視頻社區

嗶哩嗶哩以動漫、遊戲內容為主,盈利包括廣告、直播禮物和電商。2025年日活躍用戶三億戶。第二季度收入為73.4億元人民幣(約81億港元),同比增長20%。其中廣告收入24.5億元人民幣(約27億港元);直播與增值服務28.4億元人民幣(約31億港元)。

代表創作者:羅翔

現任中國政法大學刑法學教授,頻道「羅翔說刑法」粉絲數超過3,000萬人。

未來趨勢與挑戰

嗶哩嗶哩面臨用戶增長放緩與虧損壓力,正加強遊戲發行與商業變現。平台需平衡內容社群文化與商業推廣之間的張力,並透過AI推薦與會員計畫提升廣告轉化。

(八)快手:下沉市場力量

快手主打三、四線城市與農村市場,用戶黏性高。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350億人民幣(約385億港元),同比增長13%;調整後淨利潤56億人民幣(約61億港元)。

代表創作者:辛有志(辛巴)
綽號「快手一哥」,以農產品與生活用品直播帶貨為主,曾創下單場21億元人民幣銷售額,象徵下沉市場的巨大消費潛力。8月18日,辛巴在「818粉絲節」直播中,宣布永久退出直播行業。

未來趨勢與挑戰

快手正轉向高毛利產品與品牌合作,以減少對禮物打賞依賴;但用戶增長逐漸飽和。平台需在內容娛樂與電商轉化之間找到新平衡,保持競爭優勢。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