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參與:物業管理成功的關鍵
物業管理者可透過多種具體方式鼓勵居民參與,其中定期舉辦社區會議是極為有效的途徑。這些會議可邀請居民共同討論社區議題與未來規劃,不僅提供表達意見的平台,也促進鄰里之間的互動交流。此外,運用問卷調查廣泛收集居民的意見與建議,有助管理者更全面了解居民的實際需求與期望。隨著科技發展,社交媒體與應用程式平台的應用也日益普及,這些工具讓居民能夠隨時隨地表達意見、參與線上討論,進一步提升參與的便利性與實時性。
成立居民組織及舉辦多元社區活動,成效尤為顯著。居民組織作為居民與管理方之間的溝通橋樑,能將居民的聲音直接反映於管理決策之中。委員會定期舉行會議,向管理者表達居民意見與建議,有效促進雙向溝通。許多社區在設立居民組織及委員會後,不僅居民滿意度顯著提升,社區活動的參與率顯注提高,充分體現居民參與對物業管理的積極影響。居民普遍認為,這些活動有助增強社區的凝聚力與歸屬感。
在一些成功案例中,由物業管理者協助推動設立的居民組織,有效處理了社區安全與環境衛生等問題,從而顯著提升居民的生活質素。這些活動不僅加強居民之間的聯繫,也吸引更多新住戶及持分者加入,讓他們感受到社區的熱情與友善。居民在參與過程中所展現的主動性與創造力,如提出改善建議、組織活動、推廣社區計劃等,均為社區注入活力,促進整體氛圍的提升與社區的和諧發展。《建築物管理修訂條例》近日已於今年7月生效,旨在提高業主立案法團運作的透明度與問責性。學會更建議政府進一步檢討現行法例,包括研究業主大會以線上形式舉行的合法性,並善用「智方便」流動應用程式的「個人碼」功能,讓業主可於線上投票。學會建議目標是在防止舞弊的前提下,讓更多業主參與大廈管理事務及投票。
總結而言,居民參與在物業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透過社區會議、問卷調查、居民組織及多元社區活動等方式,物業管理者能有效激發居民的參與熱情。實踐證明,積極的居民參與不僅有助提升社區滿意度,更能推動社區的整體發展,讓每一位居民在多元共融的環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資訊科技委員會主席 崔偉倫先生